「Mind 访谈」,是 MindStore旗下的轻访谈栏目。主要服务于亟需曝光的早期创业项目。我们发掘有趣、有思想的人,通过轻量访谈的方式,立体地把他/她展现出来,同时扩大项目、团队的知名度。
在MindStore改版后,M 君发现社区变得更热闹了,认领产品的小伙伴越来越多,提交产品的数量蹭蹭往上涨。遇到好的产品,大家都毫不吝啬地点赞,在评论区里展开热烈讨论。
而吴鲁加的「小密圈」,正是在我们的社区里受到广泛关注后,被「Mind 周榜」推荐的优质新创新品。以下是我们对他展开的访谈:
MindStore: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Hi,我是「小密圈」的创始人吴鲁加,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网站「网络安全焦点」发起人和主要成员。1997 年进入信息安全行业,曾在绿盟科技、启明星辰担任技术研究、安全工程、顾问咨询、技术管理工作。
2005 年创业,公司获得腾讯、启明星辰投资。创业期间的不同项目曾分别被淘宝、百度等公司收购。
在信息安全最热的时候,却转身开始了社交、知识领域的新一轮创业,产品是一款叫小密圈的社群工具,让创作者「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
MindStore:你正在做的产品是什么?
我们现在的产品叫「小密圈」。创作者可以用小密圈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做出高品质社群,实现知识变现。
「一千位铁杆粉丝」是凯文·凯利提出的:
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作家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足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做小密圈,感觉很过瘾。有不少正在使用小密圈的创作者群主,跟我们说反馈说,在小密圈里能跟朋友轻松地交流,不用跟人撕逼,还能用自己的学识智慧赚钱,非常好用。
还有一些用户兴奋地评论道,在小密圈活捉 XXX,就像进入了他的私人空间,得到他的亲自回答,果然付费内容跟微博上看到的不一样。
MindStore:目前,产品的发展状况如何?
最初我们一直在试错,最近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的路一下子宽起来了,觉得走得更踏实了。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罗辑思维的「得到」之类的产品只接受「超级大 V」。对小的内容创业者,要做一个「得到」那样的 APP,需要的成本非常高,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现在,创作者不需要自己做 APP 了,小密圈希望成为这个桥梁。小密圈希望是「每个人的罗辑思维」,用户可以在小密圈里死磕自己,逼自己进步,逼自己学习,逼自己输出,而且——有一帮小伙伴一起。
说一说我们的牛逼的用户吧。比如,最近新开圈子的 NODYoung。可能是艺术家最会玩,他给群友发福利、聊设计思路、请来了有格调的诗人和画家做嘉宾、偶尔还发发自拍。
比如,写了《我进行了一次 1000 个铁杆粉丝的实践》的 Fenng,基本上可以不用介绍他了,他的圈子里,差不多有一万个人了。
MindStor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
我创业是 2005 年的事了。
那时我在深圳,我的合伙人(人称「冰河」的黄鑫)在北京。一次电话里聊到「要不然再考虑考虑,一个月后决定是不是出来自己干」,结果撂下电话不到两星期,冰河把北京的家当打包了十几个纸箱,通过物流寄到我家了。那还能咋办,出来呗。那时就和他一起开始了十几年跌跌撞撞的合伙创业生涯。
MindStore:你之前做过什么牛逼的事儿?
没有,这也是我还在创业的原因。
MindStore:从创业到现在,最心惊肉跳的一次经历是?
很多年前(多家杀毒软件在用户电脑里神仙打架的年代),我们开发销售的一款电脑软件,在那种复杂环境下出错了,导致某客户户重要的文件被损坏——影响很大,用户很愤怒,要求一定要恢复——而恢复的可能性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至于现金流断了借钱发工资、创业伙伴分手、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商标被对手恶意抢注、软件被破解并发布到互联网、做服务过程中导致全省业务停摆……创业中能讲的故事蛮多,不过其实也来不及心惊肉跳,把问题解决掉就是了。上面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到现在还活着。
MindStore:平时工作当中,你灵感一般从哪儿来?
要说灵感,应该主要来自阅读。我爱看小说,好看的小说里面有着各种各样人和事,可以窥视「别人的人生」,很过瘾。我现在还爱看摄影集,精彩的照片后面往往有着精彩的故事,也很过瘾。
有时候也会试试静坐,放下一些东西,另一些东西就浮现了。
MindStore:你会如何对抗焦虑?
焦虑有用吗?如果没用,我不需要它。所以,我好像神经比较大条,不焦虑。
小密圈:https://www.xiaomi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