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爱国名士苏武在出使匈奴之前,做了一首诗留给妻子: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就是一对青年男女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中——婚礼,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即表示成年,在非常注重仪式的古代,婚礼可是人生大礼,一定是非常隆重的。锣鼓声声,喜炮隆隆,每对走进婚姻的爱人都会收到人们最真诚的祝福。《诗经》中有很多首描写婚礼场面的诗,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比如这首《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赞歌,是成人礼的颂辞,它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再现了我们华夏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攀附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抚慰你。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覆盖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护佑你。
高高南山树啊,葛藤缠绕你。
快乐的君子啊,福禄成全你。
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快乐的君子啊,从此得以幸福美满。《诗经》中多以花草、藤蔓、雌鸟等来比喻女性,以乔木、日月、雄狐等来比喻男子,这就是《诗经》的比兴手法。所谓比兴,就是一种联想思维。“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首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得到葛虆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幸福永在。在结构上运用了“国风”常见的“叠章”形式,回环复沓,一唱三叹,在反复咏唱中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是一场三千年前的婚礼,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艳阳高照,宾客齐集,辘辘车鸣,摇摇步辇,欢乐的鼓乐伴着热闹的鞭炮声,迎来了新娘的花车,幸福的“君子”上前把新娘扶下车来,这时宾客们大声为之祝福: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婚礼的气氛一下子浓烈而高涨起来。你瞧,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姗姗移步。樛木是英俊挺拔的新郎,葛藟是柔顺美丽的新娘,这里以樛木和葛虆作比,是多么形象而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愿之情,倘若不用这再三的叠唱,又怎能表达心中的兴奋和不尽的祝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南山葛藟茂盛,君子福禄相随。两心相许、情投意合,因为牵手,所以快乐。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在这里,沉默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樛木葛藟连理相依,愿世间夫妻永结同心,幸福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