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每一个情绪都值得被觉察和自省。成年以后,我们的身体开始不再轻盈,同时也失去了柔韧度,经络甚至都会淤堵。而这些淤堵,都是因为压抑而没有畅通的能量,所以生活中,一旦有相似情境出现,你都会产生负面情绪,破坏一段关系。但是如果你有高度的觉知,就会知道是怎样的固定思维模式,引起了这样的情绪,产生了这样的反应。
举个例子来说明,
因为老公昨天睡前说了第二天早上要送儿子去幼儿园。而我本能在第二天早上晚起了一会,我期待他会早起,然而并没有。因此在床上等了一会,我还是起床了,情绪已经开始酝酿,于是对着同样晚起的娃想要边听故事边吃早饭的要求,严厉的拒绝。甚至我觉察自己的声音变响了,有一个“必须要听我的”的“我”出现了,这个“我”看上去非常强势,而且觉得说好的事情就必须做到,于是看似对着儿子在大吼,讲着吃饭必须专心,不能一心二用的道理,实际是想把老公吵醒,来提醒他要履行承诺去送小孩到幼儿园。直到老公起来以后,我忍不住又指责。
这样的场景,非常可笑,但是确实在生活中上演了无数次,或者与这个类似的情形,比如说老公无意做了一个承诺,而我会非常较真,如果没有达成这个承诺,我就会在意并且生气,而我总会把怒气迁到一个弱小的孩子身上。如果没有觉知的话,很小的事情就会弄的大家很不开心。
我相信在很多婚姻里,有些妻子也会出现类似问题,但究竟是怎样的内在信念导致这样的情境一再出现?理性和平静下来以后,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去处理这样的问题?如果下次出现同样的状况,是否可以有效的截断这样情绪的蔓延,让自己用平静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而不是用极端的方式去处理。
两性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修行,在这种修行里不断的看见自己,“哦,原来自己是这样的,傲慢的,霸道的,无理取闹的,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需要一切都听从我的。”而这样的模式,又被自己的孩子复刻,在他成年以后,也会如此延续这种说话方式。
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形成一种好的家庭语言模式,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随时都可以觉知自己。可有一个强烈的需要被尊重,需要有存在感的“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伴侣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如果没有兑现,不是先问对方有何难处,而是会忍不住把脾气发出来呢?被愤怒带走,破坏和伤害彼此的感情。
很可能在从小长大过程里,也有过对父母的承诺有所期待,但是当父母没有兑现承诺,自己产生了愤怒,却被无情的压抑了,而这种愤怒的情绪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堵在在了身体里。产生了“不兑现承诺的父母是不爱我的”这样的信念。当同样情景出现了时,就会爆发出来。而这种往往出现在亲密关系里,因为亲密,所以无所顾忌,过去被压抑的情绪更容易爆发。
其实扪心自问,如果这个人不是老公,而是普通的朋友,我那会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吗?显然,也许我会想到对方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别的原因所以早上没起来,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早起去送一下,又会怎样呢?至于会要有这样的愤怒吗?显然换做普通朋友,就不会如此爆发。
如果没有觉察与自省,我们一般就会因为一些事情,而给对方贴上标签,认为对方是一个不守承诺的人,而在今后的生活里,处处用同样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就是个不守承诺的人,甚至得出结论对方不爱自己。
当你开始看见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信念系统,你就开始疗愈自己。如果是自己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而孩子有了愤怒时,你是用更大的愤怒来压抑孩子的愤怒,还是去化解孩子这样的情绪,让他不至于在今后的人生里复刻父母的模式呢。
拥抱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试着对自己说,“孩子,可能你的父母也是被如此带大的,他们的情绪也无处安放,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对待你,用恐吓的方式让你的伤心和委屈被压抑了。我们可以原谅父母,因为父母曾经也是孩子,也在委屈的时候没有释放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孩子有生气的情绪时,我们允许他的生气,允许他发脾气,允许他有情绪,并且向孩子真诚道歉,确实自己无法兑现承诺,希望他们原谅。让这样的情绪流经,而非堵塞,孩子会原谅父母,因为孩子爱父母,甚至多于父母爱孩子。
我们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里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原生家庭里积累的创伤。如果我们有所觉知,就可以在关系里看见自己,疗愈自己,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这样说来,是否应该对自己的伴侣和孩子一份感恩呢?
(原创非转载,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