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圈里的内容越来越少了?天天活跃着刷屏的大部分都是微商,或者因为疫情没法出门买菜,不得不添加的商家们。
有人说,成年人关闭了朋友圈,就远离了生活中一半的焦虑。因为没有了比较,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按着自己的速度,稳当前行。
确实,朋友圈出现的初衷是好的。是给大家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带你看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景。可是慢慢的,“秀“的成分加大了,有秀恩爱的,秀财富的,甚至还有秀无知的。
接下来就成了可怕的攀比,就像天天玩着那个酒吧游戏,叫“你有我没有”。 比生气了,还会公开的,不指名道姓的用朋友圈互相喊话,给别人开专场。
我就曾经见识过两位刚当妈妈不久的女性朋友,在朋友圈里隐晦的”隔圈相嫌“。
请了月嫂的那位,晒着月嫂高昂的工资单(澳洲月嫂不便宜),还有月嫂抱着孩子和她一起美美的自拍。不忘加一句:”就算是当了妈妈,也不能彻底丢掉了自己。“
没隔几分钟,就出现了没有请月嫂的那位发的朋友圈。照片上只见她老公抱着孩子,肩膀上搭着毛巾,图片的左下角是她慵懒的搭在沙发上的腿。并且配文:”孩子交给外人怎么能放心,有个靠谱的老公真是又省钱有省心。还不会让孩子和家长的感情生分,一举两得。“
这样的朋友圈里养出来的友谊,真的是太塑料了。
可是朋友圈为什么还是经久不衰为大众所青睐呢?你说是为了让你了解朋友的生活,也让朋友知道你的近况?如果你真的把对方当朋友,何不偶尔私信一下,或者电话问候一下呢?
就凭几张图片,几段文字,就能定义别人的生活状态吗?如果能,那这应该不是你多重视的朋友吧。
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快咨询太多了。新闻都来自于头条等公众号。不再有人会坐在电视机前,拿出半个小时去看新闻联播。一条新闻几分钟看完,感觉瞬间就了解了整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件。
没有多少人再认真的看完一本纸质书了,他们更喜欢在一些公众号上,看别人的拆书稿。内容精简,还给提炼好了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的深层道理。
很多人喜欢看没有思想的短视频,流水账都可以看的有滋有味。还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还有电台这个东西。人们静不下来听一个主播跟你分享这人生感悟,他们更喜欢你能用五分钟说明的东西,就别拉扯到十分钟。
所有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东西都在慢慢逝去,就好像人们生活里全都是速食产品。时间久了,不仅没有营养,剩下的还都是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