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社会学专业出身,但读书不局限于专业书,阅读兴趣范围以人类社会为中心,寻找其过去,现在与未来。想来一个人读书是好,但若是能相互讨论更好,因此借着整理读书清单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二。
体例介绍:
1,以人类社会时间为轴,先历史,后评论;
2,书不限于社会科学类,也包括如文学等,后带一两句介绍语;
3,书名或者重要名词自带百度百科链接,有兴趣即可点击查阅详细资料;
4,书名后附原文初版年份,可以一窥当时写作时代背景;
5,小节后推荐相关电影,看书之余可以解解乏。
欲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史介绍清楚,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容纳的,并且文章太长容易分心,遂分为数篇,点击各篇链接即可阅读。
(一)人类社会之前,原始社会,城邦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00年);
一,人类社会之前
1,万物起源
人类是万物之一,那万物如何演化成今日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1859)中认为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并非神创。理查德·道金斯则为演化论做了相关辩护和解释,分别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2009)——演化论不仅是理论更是事实,《自私的基因》(1976)——“自然选择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基因”,《盲眼钟表匠》(1986)——演化是无方向也没有特殊目的。【PS: 为何不适用“进化论”一词,而用“演化论”? 因为物种的变化方向并非一直朝前,它们只是在不断适应环境过程中变化,所以使用“演化论”更为贴切】
2,人类祖先
待到人类祖先出现时,他们的兽性部分被保留下来,如德斯蒙德·莫里斯《裸猿》(1967)认为人类看起来独特的行为都是因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贾雷德·戴蒙德《第三种猩猩》(1992)讨论“人真的异乎禽兽?”的问题;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2011)则回顾了人类如何成为世界主宰的历史,提出了“所谓的进化就一定幸福吗?”的问题。
在保留兽性的同时,人因共同生活而开始结成群体,政治生活成为必要,这一点可以从人类祖先的近支——黑猩猩看出,弗朗斯·德瓦尔的《黑猩猩的政治》(1982)描述了黑猩猩群体内部的权力政治的更迭。
【相关电影推荐】
万物起源需要种子,就像牛顿一直寻找的“第一推动力”,目前很难解释生命的火种为何诞生于地球。于是电影人脑洞大开,想象着地球生命种子是外星人所为,如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1968)黑色石板教会人猿使用工具;雷德利·斯科特《普罗米修斯》(2012)去外星球探索人类起源。
二,原始社会
1,原始人的生活
原始人的生活散见于各地的神话传说,神话虽有不合理部分,但仍然可以从中猜测性地去解读。古斯塔夫·施瓦布所编辑整理的《古希腊神话故事》(1840)中开篇描述的大地之母盖亚生下乌拉诺斯,后又与乌拉诺斯生下其他众神,包括克洛诺斯和瑞亚等。克洛诺斯推翻了父亲乌拉诺斯的残暴统治后,与姐姐瑞亚结婚生下宙斯等。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猜测,当时的社会伦理并没有建立起来,母子和姐弟之间的结合是可能的。中国神话故事里女娲和伏羲兄妹俩在大洪水后为了人类繁衍而结为夫妻,与此类似。
另外,随着儿子的强壮可能取代年老父亲的位置。克洛诺斯打倒了父亲乌拉诺斯,之后宙斯再次打倒了父亲克洛诺斯,同时也娶了自己的姐姐赫拉为王后。不过,这些乱伦现象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开始成为禁忌,这一点见于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1913)。
2,原始社会如何维系
文明的曙光开始出现,人类从群居迁徙转向村落定居。小群体还可以依靠血缘宗族关系维系,那么更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靠什么来维持呢?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887)基于群体结合基础的不同而区分了共同体和社会;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1651)中提出人们基于理性而订立契约,约定放弃部分权利使得多个个体意志化为一个意志;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中认为举办各种节日仪式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的神圣集体情感,具象化为“图腾崇拜”。
3,原始社会的影响
原始社会目前基本不存于世,偶尔可在太平洋岛屿和亚马逊雨林里可见。但原始社会中依然有些地方值得现代社会学习,如个人冲突的协商解决而不必采取成本颇高的法庭判决,见于贾雷德·戴蒙德《昨日之前的世界》(2012)。
【相关电影推荐】
大洪水见于各地传说,中国有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迫使女娲补天,而更为经典的是诺亚方舟故事,《诺亚方舟:创世之旅》(2014)。另外《史前一万年》(2006)讲述的是人类从原始丛林中走出进入更文明的时代。
古希腊神话也出现于电影,如《诸神之战》(2010)。若是对古希腊神话游戏感兴趣,可以试试《战神》(2005-2010)系列游戏,与奥林匹亚山诸神一战高下。
三,城邦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00年)
部落联盟继续扩大,开始形成城邦国家,剩余财富逐渐累积,战后俘虏的处置不再杀掉而成为奴隶,同时阶级分化为三大类:贵族,平民和奴隶。各城邦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利益彼此结盟或征伐,战乱不止,但同时大思想家闪耀着光辉。
1,城邦生活
两河文明苏美尔人公元前3200年创造了楔形文字,之后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
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见于金字塔内绚烂壁画。
仓颉造字后,书写成为可能,《诗经》(春秋初)记录西周时期的民歌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左传》(春秋末期),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内政外交;之后也有《战国策》(西汉初)记载战国七雄征伐。
古希腊人使用古希腊语,荷马因而整理创造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公元前8世纪末)这两部史诗。之后希罗多德记录希波战争而成《历史》(公元前430年前后),修昔底德记录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公元前400年前后),这两次战争深深影响了古希腊世界的走向。
犹太人使用希伯来文,记录了他们眼中的历史——《旧约圣经》(公元前6世纪)。【旧约圣经完全可以当做神话史书来看,文笔也不错】【关于犹太人与犹太教的二者关系,可参阅诺曼·所罗门《犹太人与犹太教》(2011),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之一】
2,思想百家
频繁的战争促使人们思考社会的出路,中国有老子的《道德经》(春秋末)“小国寡民”,孔子及其门人语录《论语》(战国初)论“礼”和“仁”,《孟子》(战国)提出“仁政”,《庄子》(战国)希望“无为而治”,《韩非子》(战国末)认为“中央集权”才能结束战国纷争,以及其他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的诸侯争霸局面提出了各自政治主张,百家争鸣而声势浩大。
古希腊涌现出大量哲学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希望成为“知识助产士”;柏拉图在《理想国》(公元前390年)融合了他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理想城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公元前4世纪)认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以及其他诸多古希腊哲学流派。
3,后世影响
城邦时代开创了诸多业绩,其经典也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其中部分思想可能已经过时,但提出的问题却历久弥新,如“如何才算好的政体”,“如何处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等等。耐心地读读经典,看一看四书五经【推荐杨伯峻译注的《论语》,《孟子》和《春秋左传》】,想象和先哲们聊天的美好。
【相关电影推荐】
城邦战争是此时的日常生活,使得英雄灿若群星,《法老与众神》(2014)带领犹太人回归的摩西,《特洛伊》(2004)以一敌百的阿喀琉斯,《斯巴达三百勇士》(2007)死守温泉关的列奥尼达斯,《亚历山大大帝》(2004)仅用十三年就建立起横跨欧亚非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国内关于这段历史的电影虽然也有,但整体质量都不甚好,《墨攻》(2006),《孔子》(2010)。不过若是对计谋感兴趣,可以看看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2000),一计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