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是同学聚会的高峰,大家都在走亲访友之余抽出时间来小聚一下。
前几天我和妻也参加了一次聚会,感想颇多。
大致的过程,无外乎就是吃饭、聊天,回忆一下悲惨的学生时代,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然后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最后,默默散去,各自安好。
这次有些特别,因为聚会地点就离学校不远,步行五分钟左右就到,于是有人提议去学校看一下,大家一致同意,立刻出发。
一路无话,到校后,大家简单转了一圈,看了看原来的宿舍,最后去了教室,还一本正经的坐下,假装上了一会儿课。神奇的是,居然还凑齐了一对同桌和前后桌。
我觉得这才是同学聚会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多说,上一张图,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同学聚会呢?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两点是我觉得很重要的。
1、聚会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情绪的共振,是情感的沟通,而其他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
无论是QQ还是微信,不管是用语音或是视频,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最少会有网络的延迟和感官的限制。虽然信息可以传递,但情绪和情感则很难穿透冰冷的屏幕感染到电脑或手机另一边的你。
举个例子:同学聚会,每到一个人,大家都会全体起立欢迎,很多人都会拥抱致意,这一个简单的拥抱就是情感的表达,就是温度的传递,这是现阶段所有电子产品都无法做到的,之所以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全力发展VR设备,就是这个原因。
科技再发达,也很难代替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是有温度和情感的,而在现有的科技下,很难有替代性产品能够完成这样的体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以情感传递为主的艺术形式都不会消失。如音乐剧、话剧等等。
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喜欢一个老师,听课的效率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
在各种网课肆意横行的今天,我们始终坚持做精品小班,这就是理论基础之一。网课只能传递知识,面对面教学则能兼顾情绪和感受,这两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且互不冲突。
2、非功利的情感是这个社会中的稀缺品。
生活中大部分关系都是利益关系,老板和你要订单,客户找你要服务,送餐小哥迟到了你就会跟他急,在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名利二字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挫败感,也会感到厌烦。
大城市的打拼者尤其如此,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世界放大了人们心中对物欲的追求,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身心疲惫的同时也就对那些非功利的情感愈加怀念和向往。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彪形大汉的微信昵称居然叫做“粉红小碎花”时就不要再怀疑人生啦!
生活中,同学、战友这两类友谊是非功利情感的代表,而人们大都对于自己的初恋念念不忘,原因也正基于此。
在外打拼是为了物质上的收获,而回家过年,亲人朋友团聚则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以,哪里有什么同学聚会?分明是你想找回迷失的自己!
ps:1、有一个小细节,虽然门卫换人了,但他还是一下子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而且说出了我和妻当时的一些教学经历,受宠若惊啊!
2、其实还有一张举手回答问题的照片,我没有发,那才是真正的课上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