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生育健康咨询机构Marie Stopes Australia提供的一份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每年堕胎的留学生高达4000多人,其中不少是中国留学生
墨尔本一家提供堕胎手术的诊所也表示,他们每天都会接待至少一位来咨询流产的留学生,而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早前也有一项研究发现:在妇幼保健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中高达1/3是来自海外的国际留学生,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留学生。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堕胎情况也是触目惊心。
在新西兰的中国人和华裔,除了人数高居榜首外,堕胎率也远高于其他人:比毛利人高出大约3%,比白种人高出大约24%。
奥克兰大学之前的一份数据还表示:仅2015年一年,新西兰就有2480名亚洲人堕胎,其中又以在新西兰居住5年以内的中国人为绝大多数,而在新西兰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则是堕胎的主力军。
在英格兰的朴茨茅斯,这座被称为“少女怀孕重灾区”的城市,中国留学生也是频频被提起,甚至曾经因为要求堕胎的中国留学生个案的显著增长,一度引起了当地市政府及国民保健署有关部门的重视。
对中国留学生们这居高不下的堕胎率存在的原因,相关的国外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们给出的理由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中国的性教育太过于落后。
“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
上周五,表弟找我聊天。
他在国内上小学,经常向我吐槽作业多,补课多。
也许我不像家长,更像大哥哥吧,他在表达情绪时开始发了些“比较呵呵”的表情包。
这些表情包除了有性暗示的,还有直接描述性行为的。
我没有直接问他一些词的意思,感觉他也不懂,只是跟风好玩。
不过,小学生手机里就有这些表情包,还是让我有些震撼。
带着一丝焦虑,我找到了美国同学John聊起了性教育。
对John来说,性教育是他人生中早就结课的一件事了。
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安排他们听性教育的讲座,主要教他们防范性侵。
John和我说了一个片段:
老师让他们去辨别安全和不安全的抚摸。
第一种:安全的抚摸。
老师先给学生看一张照片——爷爷和孙子坐在台阶上,爷爷的手搭在孩子肩膀上。
老师问:你觉得这是安全的抚摸吗?为什么?
学生答:是的。“肩膀不是隐私部位”,“爷爷的动作也不用力““孩子脸上的表情很自然,并没有显示痛苦”……
第二种:不安全的抚摸
老师问:如果一个成年人把手伸进女孩泳衣内,并且不断抚摸,这是安全的抚摸吗?为什么?
有学生答:不是。“泳衣覆盖的都是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摸”,“女孩也露出了反抗的表情”……
接着,老师又问:如果有人触摸你的隐私部位,你该说什么?
有学生答:请不要摸我!
老师纠正道:去掉“请”,不需要讲礼貌,大声说“不要碰我!”
接着,老师教了一个“三步走”来教他们拒绝性侵:
1.大声说No
2.快速离开
3.告诉大人,不停告诉大人,直到有人肯听你的话
这是他的第一课,他说很多都忘了,但这“三步走”一直都没有忘。
在高中时,他曾连续上了一星期的性教育课,第一节课就是认识安全套。
课上,老师给每个人都发了个安全套作为讲课用的道具。
“一开始都很不好意思,很多女生甚至都低着头,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对待性的态度也越来越认真了。”
John说,当年最后一节课老师还让他们写心得体会,他还因为态度认真被点名表扬了呢。
我想起了国内最近接二连三的性侵新闻。
1、南京南站一女孩被养父家中的哥哥摸胸
2、重庆一所医院里,一女孩被自己的亲戚猥亵
3、男子学车遭男教练性侵并受伤
不管是儿童性侵,同性性侵,还是不少女生遇到过的地铁“咸猪手”,每次此类新闻一轰动,都能让性教育被推倒风口浪尖上。
侵犯者会觉得“Ta没说不愿意,那就是同意了。”
被侵犯者则是麻木,无知,胆怯。
而有时候,可能正是因为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导致了性侵事件频繁发生。
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我们的性教育启蒙就是:班里的某个男生冲着女生把一手食指插进另一手比划的圆圈中,一脸淫笑。
小学时,我在班级里会听到女生八卦:“xxx和xxx在春游的时候亲嘴了”,话音刚落,周围的女生一脸惊讶和辱骂。
课堂上,只要老师说到“插”这个我们眼中的色情词汇,一群男生总会是咳嗽几下,然后忍着笑,怕惊动老师。
而这些举动,女生都看在眼里,也都隐隐约约明白一点,但真的只是一点。
到了初中,在《生命科学》的课本里终于有一章草草的介绍了生殖器官,大尺度的反而出现在心理课上。
我记得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男生产生性幻想的动画视频,很多男生拿着书本挡着脸,偷偷在那里憋笑。
后来视频越来越露骨,全班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氛。
有的女生低着头故意不看,有的男生则和周围的同学打趣,班里时不时发出一群男生的哄笑声。
高中按理说是最需要性教育的时候,但我们的一切都为高考让了路。
别说性教育课了,有节体育课上已经不错了。
临近高考时,连眼保健操的时间都被用来默单词了。
当时我周围有个学霸,因为一次模考掉到了班级第十,整天都非常焦虑。
他想找心理老师开导,但我们都知道,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个摆设。
备战高考,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受不同程度的磨炼。
熬到了大学,我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每当选选修课的时候,我都去网吧候着,就是为了选到心仪的课程。
在一系列选修课中,有关性教育的课程总是很难抢到。
我原以为大家都想系统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事实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门不用听就能过的课。
因为在性教育上,很多人都以“老司机”自居。
不过,老师并没有让我们“失望”,照本宣科的念PPT,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无聊。
后来一些为了找乐子来听课的男生都不来了,女生也开始麻木,到场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
老师开始几节课还象征性的抽点名,到后来,对出勤率也置之不理。
我们真的就像小时候家长说的那样“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在这些自认为很“懂”的人中,有的对性知识了解得模棱两可,有的甚至以错误的知识去实践,最终造成伤害。
不排除有些人,到了大学还羞于谈“性”,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心理健康,还会阻碍日后两性关系的发展。
这里不得不提我的一位大学室友,在我们室友眼中,他就是个书呆子,从来不和我们讨论美女,讨论性。
直到有一天我和另外两个室友在争论有关避孕的问题时,他突然跳出来纠正了我们。
说实话,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后来我们从他口中知道,他妈妈是相当开明的人,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同,从不避讳性教育。
小学的时候,他妈妈就和他一起翻阅性教育绘本,并且一起讨论,还给他讲了怀他时候的故事。
初中他看完了婚孕知识,对于性爱、避孕,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重要的是,他了解的渠道都是健康的,所有的理解都是很科学的。
到了大学,他的家长不是只有一句“记得戴套”,而是强调一个男人需要懂得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式的性教育一直告诉女孩子这是个不好的东西,有很多危害的,所以不要做。
所以性教育的目的到底是告诉孩子“不要做爱”还是教育孩子“什么是健康的性爱观念”呢?
柴静的《看见》里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性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
*其他国家的性教育:
英国: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目前,在英国还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新加坡: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制订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随后又推出3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
芬兰: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荷兰:儿童从6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尽管荷兰规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发生性行为,但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低的。
灌顶时刻
你还记得第一次接受性知识是什么时候吗?通过什么方式?
家长亲自授课...男同学...某些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