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孔融之死


建安时期的文坛上发生过一件大事,这就是孔融之死。

建安十三年八月(公元208年9月),当时文人中名望最高的孔融,被曹操斩首,曝尸街头,时年五十六岁。

他的妻子,儿女都被诛杀。后汉书里记载:这一年孔融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寄居在其他地方。孔融被抓捕时,两个孩子正在下棋,一点也不为突然发生的事情所动,身边的人说:“父亲被抓,不逃跑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回答说:“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这句话后来演化成成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流传甚广。临被处死前,女孩又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能见到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坦然引颈就刑,神色不变,当时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孔融(公元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当时最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文人中的领袖人物。孔融自幼聪慧绝伦,“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被写在《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美谈。

当时孔融的人气很旺。《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里讲:“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他被看成是推荐士、有进取之志的人的伯乐。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他就认为那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内英俊之士,都信服他。孔融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特别重视人才,喜欢引导并提拔年轻人,所以等到退任闲职后,还宾客天天满门。孔融常感叹说:“座位上经常坐满人,盛酒的器皿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

曹操本来是个唯才是举的人,最初对孔融也十分看重,很欣赏孔融的才华,曾有意将孔融收到自己麾下重用。但孔融自认为出身名门,身为大汉之臣,不仅看不起曹操的“卑微”出身,对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径更是大为不满,经常抨击时政,讥讽曹操,出言不逊,因此曹操才对其渐渐产生了嫉恨之情。

其实孔融也不是最初就和曹操水火不相容的,他们也曾经有过一段合作的时期,也曾有过一定的相互的认可。例如孔融有《六言诗三首》,从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关系。其中第二首写到:“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记述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之乱和百姓盼望关东义师去解救他们的愿望,“梦想曹公归来”一句写出了人们把解除苦难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第三首写到:“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开头两句赞誉曹操急国家之急,从政恭谨勤劳。由此可见孔融对曹操的态度。还有孔融曾经极力推荐自己的好友祢衡为曹操做事,《后汉书·祢衡传》里写到:“衡唯善鲁国孔融。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后来祢衡裸衣击鼓羞辱曹操,孔融退朝后还责备他说,你是一个高雅的人,怎么能这么干事情?并一再表示曹操对祢衡有爱慕之心。孔融和曹操最后闹到水火不相容,只是因孔融的张扬的个性和曹操欲取代汉室而代之的野心日渐暴露,他们的关系才越来越紧张起来。

曹操打败袁绍占领邺后,袁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美丽绝伦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开始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回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曹操明白过来之后,感到十分生气,也对孔融深感厌恶。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稳定后方,为完成统一大业打下基础,发兵北讨乌桓。孔融又嘲讽他说:大将军(指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这明显是在讥讽曹操无事生非挑起战事,让曹操出征时感到十分不快,很恼怒。

当时,饥荒战乱让百姓无粮糊口,曹操为节约粮食,下令全国禁酒。孔融是喜酒之人,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傲慢无礼之处。他对曹操说,若喝酒荒废政事,那么因美色荒废政事的更多,你能把男女之爱废除吗?他公然与曹操针锋相对,让曹操对他更加气愤。

其实曹操对孔融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对汉室忠心耿耿,而对他曹操欲取汉室而代之的行径坚决反对。孔融竟然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从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这明显就是要曹操还政于汉献帝,压制削弱曹操的权利。在孔融担任北海相的期间,曹操和袁绍是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孔融身边有个叫左丞祖的人曾劝说孔融结交袁绍或者曹操作为靠山,以图发展。《后汉书》上说:“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孔融一怒之下竟然将这位左丞祖处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汉室的忠诚和对曹操与袁绍深深的敌意。


孔融还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情。他位居九列,却不遵守朝中礼仪,头上不带方巾,便服出行。还和祢衡互相称赞,祢衡称赞孔融说他是当代的孔子,孔融称赞祢衡说他是颜回复生。他还有过这样的奇谈怪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尔。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翻译一下: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可以亲近的呢?推究他的本意,实在是情欲冲动的产物罢了;孩子对母亲又算什么呢?就好比把东西放在罐中,拿出来就离开了。这话讲得就有点离经叛道、骇人听闻了。但是我们要是用孔融曾经的行为和这番言论相比较,就会觉得他实在是自相矛盾了,他并不是一个不孝之人。据说孔融十三岁时,他父亲去世,孔融悲痛过度,哭泣到全身乏力,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还有据《太平御览》里讲:“孔文举为北海相,有遭父丧,哭泣墓侧、色无憔悴,文举杀之。......哭而见杀者,以为哀而不实也。”大意是说: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死去的父亲,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认为此人一点也不悲哀。就因为脸色不对丢了性命,此人真够悲惨的。由此看来,孔融那番后来被当成罪名之一的话实在不知因何而出。

东吴的杨泉在他的《物理论》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末有管秋阳者,与弟及伴一人避乱俱行,天雨雪粮绝,谓其弟曰:‘今不食伴,则三人俱死。’乃与弟共杀之,得粮达舍,后遇赦无罪。此人可谓善士乎?孔文举曰:‘管秋阳爱先人遗体,食伴无嫌也。’荀侍中难曰:‘秋阳贪生杀生,岂不罪邪?’文举曰:‘此伴非会友也。若管仲啖鲍叔,贡禹食王阳,此则不可。向所杀者,犹鸟兽而能言耳。今有犬啮一狸,狸啮一鹦鹉,何足怪也?’”这段文字比较晦涩,翻译一下:管秋阳兄弟俩带着一个人外出躲避战乱,天下起了大雪,干粮又吃光了,管秋阳就对弟弟说:把那人吃了吧,不然大家都得死。结果,兄弟二人就杀了那个人,做了自己的干粮。有人不满他们的这种行为时,孔文举先生对此却说:自己的身体是先人所遗,爱惜是孝的表现,吃个人无妨。他还说:好朋友吃好朋友是不对的,比如管仲就不能把鲍叔做成干粮。而那个人不是他们兄弟的好朋友,只是一个会说话的鸟兽,所以他们吃掉那人,就好比是狗咬死了一只狸猫,或者狸猫咬死了一只鹦鹉而已。管秋阳兄弟二两杀人吃人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更让人震惊的是孔融为他们做的辩解,这么残忍无道的事情竟让他说得毫无过错,看来在孔融那里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有的不能吃,有的就可以吃了。

孔融当时的名气很大,是那时的青年的导师,偶像级的人物,粉丝众多,社会影响力很强,他多次非议朝政,令曹操十分不安。他担心孔融的言论会危及自己的权利与统治,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大局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便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定其为“大逆不道”之罪,将孔融处死。


孔融是一代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他长于散文,议论锋利,文气劲健。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曹丕曾称其文辞“体气高妙”。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代表作是《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论盛孝章书》作于建安九年,是一封劝谏曹操解救盛孝章的书信。盛孝章是当时的大名士,与孔融友情深厚,但在东吴受到迫害。孔融希望曹操能救出盛孝章。信中从交友和求贤两个方面论述了救盛孝章的意义,“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整篇文章充满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语气诚恳,文字精炼。《荐祢衡表》是孔融向朝廷力荐自己的朋友、著名才子祢衡的一篇表文,在这篇文章里。孔融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还说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把祢衡说得高不可攀,超凡脱俗。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写得锋芒毕露,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的结论。第二篇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讥道: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些。孔融的《杂诗》二首的第一首,是诗人以景托怀之作,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志向,情辞慷慨。“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吕望就是姜子牙,姜太公。他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所以又叫做吕望;夷齐,商代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相传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推位让国,逃奔西北周。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由此可见,孔融对自己的期望是很高的。他的《临终诗》是被杀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总结了其政治教训,表明了其政治态度,表达了他维护汉室的意愿,暗示了曹操篡汉的野心,痛斥了奸佞的谗言诬陷,流露出自己的激愤之情。“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既然在世间为小人诬陷诋毁,那么与世长辞就会万事皆休吧。

孔融曾作过一首很有趣的诗,题目是《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沧浪诗话·诗体》:“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所谓孔融“渔父屈节”,就是指的《郡国姓名离合诗》。诗的开头两句就是:“渔父屈节,水潜匿方”。该诗通过离合字的偏旁以成“鲁国,孔融,文举”来介绍自己,但该诗并非单纯文字游戏之类,而是通过离合诗这种形式抒发作者志向与胸怀,蕴含着不慕虚名的超脱旷达的理想。


在建安时期,孔融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坛领袖,位居“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死让许多人感伤不已。曹丕也称赞孔融为“扬(雄)班(固)俦也”,俦的意思就是同一类的人物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建安风骨——“七子”之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
    而今又到落花处阅读 1,278评论 6 32
  •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楚国有...
    幸福本源阅读 562评论 0 0
  •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文...
    玩哲录阅读 5,764评论 10 74
  • 现在随便在路上问一个中小学生,是否知道孔融,你得到的答案可能除了“孔融让梨”,也没有其他故事了。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
    栖梧山房阅读 612评论 0 2
  • 八拜之交,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究竟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
    我是森森阅读 33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