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我们要保持理智,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误导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大众心理学规律,对于保证自己的理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段时间,大学生李文星被骗进传销被弃尸水塘,这件事被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警方紧急行动,给传销窝点来了一次清扫。实际效果怎么样,大家心理都很有数。传销本质上一群利欲熏心被简单的成功思想蛊惑的人,所以有很多人即便被解救出来,还是不愿意离开传销组织。与传销的类似还有邪教,形形色色的骗子,甚至一些充满谬误的销售人员培训也有相似的问题。当我们拥有一些心理学常识的时候,我们能够及时察觉到这些骗局。
《影响力》一书已经出版30余年了,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所著。查理·芒格非常喜欢这本书,把这本书给他8个孩子一人寄去一本,同时为了感谢西奥迪尼本人,还送了一支价值22万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给这本《影响力》的作者。其偏爱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被一些固定行为模式,一旦被按了某个按钮,就会下意识的去干某件事。这是习惯模式运行的基础,同时一些顺从专家也通过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影响别人。
第一个要说的是对比原理。比如人一只手放在热水、一只手放在冷水中,然后再把手放在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对比原理最好的解释实验。人们经常性的不知觉间把现在的事情和发生的前一件事对比,而很少能够跳出相邻两件事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整个问题。
第二个是互惠原理。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互相协作的本能,这也是文明的基础。一个团队在共同完成某件很困难的事时,团队的成员间会产生深厚的友谊。而利用这种互惠原理,人们会不知觉间被骗。比如发传单,先给小孩送一些东西,在东西送出去后,再向父母要联系方式,年轻的父母一般不会拒绝。在大一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在幼儿园门口,给小孩送一些小东西,然后让接受孩子的父母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小孩好奇心重,很难拒绝诱惑。年轻的妈妈们一般看着孩子拿在刚刚到手的东西,也不好意思拒绝,好些都会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然后就是各种培训机构没完没了的打电话销售课程什么的。
对比原理和互惠原理还可以结合使用,这就成了谈判过程的重要技巧,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先说一个离谱的价格或者要求,然后再提一个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往往就很难被拒绝。这个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在天猫的双十一上,有很多商品的会先涨价,后降价,涨的越高,和现有价格相差越大,其销量就越好。
第三个原理是承诺一致原理。言必行,行必果,这个哲言并不是一定正确的。我们通常都会为了让自己显得正确,而一条道走到黑。要避免受到承诺一致原理的影响需要深刻的理解经济学中“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能影响自己的决策”,理解这一点就很容易跳出现有的小错误中,避免更大的错误。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一个电影很糟糕,我们还是会把电影看完。因为很难在心底承认自己一开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已经付出这么多代价了,感觉不看完心里不舒服。
第四个原理是社会认同原理。在另一本心理学《乌合之众》中,这个现象被解释更加淋漓尽致。在农村,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有一家农户种了一个稀缺的农作物,周围的农户就会眼红,想方设法去破坏。如果大家都普遍的种一种销量很好的农作物,又会盲目的吸引更多的人去种那种农作物,哪怕知道那种农作物价格很不好了,这样就造成了农作物滞销。在熟人社会的农村,这种社会认同的现象更加严重,在陌生人社会的城市,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总能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警醒的是不要和身边的环境同流合污,比如为了和室友们打成一遍,一起没日没夜的玩游戏。
第五个原理是喜好、友好原理。我们在一开始如果加一句“我喜欢你”、“我觉得你这个人不错”,我们这样就很容易相信别人,防备心理下降。在天猫淘宝店上的客服,会在前面加一句“亲”,这样显得更加亲切一点,能够安抚用户的不满情绪。最近,笔者被一个骗子骗了,细想而来,也是因为骗子一开始就说“我觉得你这个人不错”,然后就不知觉相信她,而后损失惨重。我们被喜好所迷,所谓爱屋及乌,要解决这一类谬误,需要经常性的反省自己,是不是因为偏爱而对某件事失去了公正。
第六个原理权威。权威原理在东方等级比较森严的世界,更加常见。在某个历史阶段,我们迷信领袖,渴望一个领导者。在古代,对于帝王的迷信是对权威原理最好的解释。在现代社会,广告商经常会请一些明星假装使用他们的产品,这样来提高他们的销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原理不能过度的排斥,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能通晓每一个学科常识,这个时候我们又需要相信专业性的权威,比如相信医生。要摆正这个方面的误解,需要拥有一个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但是对于自己确实不懂的东西,相信内行人士。
第七个原理稀缺。物以稀为贵,是这个世界的真理之一,经济学甚至号称是“在稀缺的条件,如何达到最好结果的学科”。然而,很多商家往往会通过故意制造稀缺来获得客源,比如假意制造排队,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甩卖的过程中,经常说最后三天,最后三天。“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更深的道理是自己需要才是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一个物品是否贵,取决于买家对它的本身评价,心理承受价格。
对于心理学,笔者非常佩服查理·芒格的学习方法,先确定一个大致的心理学的框架,然后不断的通过实际的事情优化这个框架,建立自己独有的心理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