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基本上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著作,毕竟四大名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是相当不错的,随便谁都可以说出几个里面的人物或者给你大概的讲解一段其中的经典故事。阅读它的人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三国。
《三国演义》作为长篇章回小说,既然它是小说,自然他的作者主观性就会更强,在真正意义上的史实记载也必然不会像《三国志》那样准确,但小说又会有它所独到的地方,它的故事情节会更加的丰满,同时它的人物也会更加的立体。另外个人认为《三国演义》虽然对于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自身的加工和处理,但是它没有脱离最本质的史实,也就是说他仅仅可能只是在一场战役中渲染了胜利方的英勇无敌,或者表现战败一方的狼狈,起码他不会将主观愿望凌驾于胜负之上,这一点真实就很好,它可以让不习惯去读史书的人也能了解到有趣的历史,同时保持极大的阅读兴趣。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一谈作品里面的诸多人物,这里我就不选择以魏蜀吴这种三方的阵营来作为人物分类讲述的依据,可能更多的是以个人的想法逐一说出,毕竟做不到把所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进行一定的评述。
刘备这个人,看过作品的肯定对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觉得他是个英雄,有的觉得他是个政治骗子,是个伪君子,这些说法只要说出来,读者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读作品做到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好事,当然对于刘备的各种看法不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的。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所以大家叫他刘皇叔,在东汉末年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的这个身份可以说是很棒,他将自己放到了汉王朝皇室的正统地位,所以他镇压黄巾军起义,讨伐董卓以及后面的活动永远都会是道德以及舆论的制高点之上的,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一大优势,但是不好的情况就是,虽然前期有众多猛将,但由于某些实力上的差距,刘备的势力在诸侯争霸中是节节败退,前期可以说刘备极其的狼狈,每次失败以后就依附于某一个诸侯,刘备当时依附于曹操帐下的时候,与其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以天相来说英雄,刘备对此非常地敏感,一直充满抱负,确是目前实力有限,因而暂时失败寄人篱下,这便是刘备当下的真实写照。曹操这时候用英雄来说事,认为天下只有曹刘两人,刘备只能装作被雷声吓到,以此才得以保存自己的性命,不得不说刘备这一手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这时候就有个疑问,曹操如此聪明的人物当时怎么就相信刘备的这般说辞呢?这种问题自然是很难说明的,可能也是刘备在前期创业过程中的确是有些失败的,让天下人对他有了些误解。不得不说刘备的确是个人物,唯贤唯德,能服于人,靠着这样的观念,刘备的身边总是能有着一群英雄人物,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文人武士真是层出不穷,这种能力你不得不说在当时是顶级的,同时也是发展自身势力所最关键的,最需要的。反观吕布老兄,自身武艺超群,可谓是冠绝三国,无奈情商智商低了点,创业初期就被干掉了,倘若吕布有刘备这等手段,谁统一还真不好说。说这么多,还是为了夸奖刘备,的确是个人物,为诸葛亮三顾茅庐,为了贤士自己在求人的时候那是没有半点架子,子龙为刘备救下阿斗,当时是为了猛将都想要摔了自己的儿子。大耳朵这辈子是很成功,虽然因为关羽被杀害,执意发动对东吴的战争,最终兵败病逝于白帝城。为了兄弟执意发兵,刘备作为领导确实是挑不出什么太多毛病,可能这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吧,在刘备的麾下,起码你不会因为什么莫须有的罪名被领导杀掉,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不是自己作死,就不会把你做掉,当然也有人说刘备虚伪什么的,这没办法。倘若刘备的起点可以更高,或者说前期有着更大的助力,我想他能走得更远,毕竟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下面再来说另一位领导曹总,人才,肯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先不说其他的,自身才华没得说,建安风骨,诗歌散文一直流传至今。东汉末年,乱世之下,曹操应时代而出现,他是一个真正的枭雄,历史上更多的是将曹操表现为一个奸诈凶恶的形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算是相当能够体现曹总的性格特点的。怎么说呢,我觉得他是受到了诸多误解的,当然他做过的许多事情的确是将他包装成为了一个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一个残暴险恶的人物,这也没必要一定为什么什么洗白。只是从一个后来人的江都来看整个的历史时期。主要的我还是来说说他作为领导的这一方面,这和刘皇叔相比可以说是有同有异。同可能便是尊重手下人的才能,首先是作为领导层面有着这样的度量,能够做到听取手下人正确意见,此处又想要把吕布老兄搬出来了,吕布可谓是目空一切,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依附于刘备麾下时,酒席上完全搞不清楚自身定位,时刻也听不进去军师的建议,这样的个性在乱世之中注定了是死亡和失败的结局。同时曹总懂得发展就必须用到人才,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明白怎样去获得人才并且让人才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干,我们知道有时候这个怎么做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可能不足的一点便是,你在曹操的麾下,有些害怕,可能会被杀掉,当然应该是你干了些啥,曹总可不像刘皇叔那般的宅心仁厚。
随后我不想谈本应在三足鼎立之中不该忽略的领导孙权,我们来说说另一些英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确是神话化了,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物,甚至可以说它是个神,会不由自主地让人敬佩,在蜀国制定律法,虽然严峻,却丝毫不失人情味,不会让人心生不满。对敌人也是以德服人,七擒孟获还硬是做到了七放,最后使得孟获心服口服,完美的统一西南蛮夷。发明木牛流马在当时时代之下,我实在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另外研究八阵图等等战略思想,就真的是让人佩服,心生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啊,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确是强的离谱了,当然最后成功的不是这一方势力,这其中的原因还得我们深究啊。年少成名,乱世之中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才华谋略在历史上留下自身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财富官职实在是可以忽略的外在事物了,可能这也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的通病吧。不得不说,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孔明实在是太正能量了,淡漠名利,一心为了国家建设,同时又是靠着自身实力和努力不断完成人生的攀登的,当然也可以说是飞跃。另外赵云也是值得推崇的,当然子龙一辈子未被刘备的原因也不得而知,只能是后人无限的去猜,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杀的曹军心寒,威风的很,有勇有谋,完美武将的典范,他当时在刘备麾下的建议决策基本上是没有错误的,。之所以把孔明和子龙放在一起来说,实在是他们二人可称之为完美。
张飞的确是有勇无谋,不然也不会在醉酒之后被自己的部下给刺杀在自己的营帐之中,不过单枪匹马在长坂坡喝退百万曹军也值得翼德威风了,刘关张三人中,也就翼德单纯只有勇猛了。美髯公关云长,在当时的确是国士,勇猛无比,当世虎将啊。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事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塑造出的完全是一个大将之风。后面云长华容道放走曹操,不得不说是对他性格的一种升华,将道义放在极高的层次之上,当然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体制之下,他的性格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但倘若没有这件事完成最后升华,关羽也不会在后世得到如此推崇。
上面所说到的人物评述,只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看法,甚至都不能够称之为分析,只是在阅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发表出的对其中人物的看法,可能其中没有很多的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小说剧情来进行分析的,只是平常化道来的。当然这对于这部小说来说肯定是不够全面,不够详尽的,这样的一大段时间节点之前,结合具体事件和与之相关联的人物,这是十分复杂的,也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有趣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