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有”新时代“三农”人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了专门部署。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三农”干部是打通乡村振兴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只有练就服务“三农”的“金刚钻”,才能揽下“三农”工作“瓷器活”,才能为稳定“三农”基本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做到心中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做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三农”干部的要求有很多也更高,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深厚的爱农为农情怀,这是新时代“三农”基层干部的基本修养。没有爱农为农情怀,就没有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源动力,就没有为农、护农、益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三农”人,要始终牢记“三农”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干农业工作需要到乡到村、爬坡下田,艰苦的工作条件,离不开对农业、农民、农村的一份痴情,经常想想自己的初心,为什么学农业、干农业,切实做到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要以农民喜怒哀乐为依据,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看待农民的期盼、满足农民的需求,真正做到重农、爱农、为农、兴农。
做到眼里有目标。眼里有目标,路才会走得正确。“三农”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没有一条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迷失在汪洋大海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内容全面、言简意赅,全面部署了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紧落实的各项主要任务,为“三农”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做出贡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三农”人的一份力量。
做到手上有本领。当好“三农”干部,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要讲党性、情怀,更需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对“三农”工作开展无从下手,只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学好习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和能力,离不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形势任务和方法举措。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等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紧密结合实际学懂弄通做实。要学习与群众密切相关、需要群众密切配合的发展政策、惠民政策,在宣传、讲解、实施时做到说得清、道得明、理得顺,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只有学深悟透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精神,才能确保开展工作时“底数”清楚、不偏不倚、切中肯綮。
做到脚下有泥土。脚下有土,心中有谱,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工作就具备多少措施,群众就多一份心安。“三农”干部如果平日不进基层、不沾泥土、不湿裤脚,对乡村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一身“机关味”,开展工作时就肯定会“隔靴搔痒”“走岔跑偏”,既损害党员干部形象,也折腾农民群众、贻误发展。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融入群众生活,听得懂农民话、吃得下农家饭、住得下农家房,在农民朋友家里拉家常,在田间地头找问题寻对策,面对面听民声、点对点纾民困,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才拿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才能真真正正为农民朋友解决困难、助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