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澡》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1988年首次出版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在建国之初至“三反”运动的时间跨度内众多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与思想变化。作者通过政治运动的描写,呈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革命与精神探险,并审视与反思这场思想改造。
不知是他们夫妻一体,杨绛先生这本《洗澡》被很多读者用来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相比较。文风着实相似。当然,就文学作品而言,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围城》。但是就女性文字视角而言,我更喜欢把杨绛先生的文字和张爱玲相比。她们聪慧不已,冷静通透。只是张爱玲的文字浓烈华丽,给人看个心惊肉跳,而杨绛的文字从容胆大,温和沉静。如果是张爱玲给我们看到的是凛冽中的傲然和才气,那杨绛先生给我们看到的是温和中的气度和胸怀。
说回《洗澡》这本书
这本书的三部分标题着实让人喜欢,分别以《诗经》中的“采葑采菲”、“如匪浣衣”以及屈原《渔夫》中的“沧浪之水清兮”为题。
1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出自《诗经 邶风 谷风》,指不好因为葑菲根茎不良而将叶子也抛弃,比喻取其所长,是指北平国平专修社广纳人才,各种形色各异的知识分子陆续登场。
2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出自《诗经 邶风 柏舟》,形容很多衣服没有洗,用来表示重重的痛苦和繁杂的忧郁堆积在心头,描写书中各种人物关系和命运的交织。
3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出自《沧浪之水歌》,用清澈的水代指清明的社会环境,指代三反时期的旧时代知识分子以“洗澡”比喻自我检讨脱胎换骨,从而步入人民的队伍里。
在2003年再版的《序》里,杨绛先生写到,这部小说里,没有主角。“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书中人物很多,群像很不好着笔,再加上那么一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除去对那个时代下各种知识分子的认知,可能更让人怀念的还是姚宓和许彦成的感情吧。只可惜,隐藏在“君子之交”下的感情仍然是难以自抑的“暧昧”。
以杨绛先生在这本书扉页上
所译蓝德的诗作为结尾吧: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