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学校之前,我对校园生活有过无数的幻想。无非是早出晚归,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自己的学业,把每一天都过过成自己想要的日子。
可是当我回到学校,第二天就匆匆地开始上课后,我方才知道,一切都没有自己想象地那般美好。
这种不美好,来源于成熟后的不安,来源于经历之后的思忖,来源于明了之后的无奈。
回到校园,背着沉重的书包,穿梭于各个教室,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中转站,其实生活本可以如此平静地过下去。可是,我自己终究无法虚妄度日。
回顾自己一年半的大学生活,就学业知识来说,实在是惭愧不已。就交际扩展来说,也无所回味。就技能掌握来说,好像几乎为零。
我不禁自问,一年半的大学生活,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
大学之初,我几乎跟每一个新生一样,觉得新鲜无比,这里将会是我大展拳脚的地方。可是,当我退出所有的组织,尽量把所有的时间留给自己,尝试着实践那些“做自己”的叫嚣。我方才明白,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地那么简单。
即使当初把专业填成每一个学校的第一志愿,到最后也会发现书本是无聊的,未来是黑暗的,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梦想着遇到共同奋斗的朋友,后来发现自己的交际圈竟然如此局限,人与人原来如此难以志同道合。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会如此晦暗。其实,我本不该如此悲观,只是当迷茫渐渐迷茫,自己惶惶不安,却虚妄度日,我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于我而言,到底有何意义。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难受。明明在认真上课,明明花大把的时间待在图书馆,明明努力规划好时间,可是内心依旧不安。仔细想想,无非也就是发现自己在自习室看的那几本书,似乎并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而对于作用的考量,我又不得不用类似于考试的标准。说来也实在悲哀,即使我相信书本会像幼时吃过的粮食一样,融进自己的血肉,铸造自己的气质,我依旧不能带着纯粹的欲望去读一本书
读书,是要花时间的一件事啊。可是,时间这东西,说起来不稀缺,但绝对不富裕。尤其在青春时代,有那么多事要去做。因为年轻,也总会觉得这个世界有无限的美好。
我企图跟别人倾诉自己内心的虚妄,后来又发现,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虚妄。我是属于那种会想很多的人,人就是这样,想的多了,其实也就没那么幸福了。把一切想明白,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不敢说自己想得明白,只是觉得把一切都归结为意义的有无,那样活起来会很累。
我很累地活过,焦虑地活过,虚妄地活过。
曾经对人生有无数种设想,但很久之后,才发现也就是年少无知的梦罢了。
总觉得那种长久的喜欢会很浪漫,喜欢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地方。反观自己,喜欢过一个歌手四年,喜欢过一种味道四年。一切都没有那么长久,生活没有那么浪漫。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我会坚持喜欢一生,为自己创造一点单纯的浪漫。
但对于未来,谁知道呢?
我很害怕未来,无非是怕找不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可后来又一想,要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该多无聊呀。即使大学四年所学,无法支撑我找到一份好工作,大概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吧。
然而,年轻的时候,除开关注生存,更该幻想生活吧。
生活啊生活,有些虚妄,多些意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