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一周时间谈写作,这周来学习演讲,你也许会好奇——演讲和写作的技术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 表达的渠道 。
当一个人看文字时,他的期待是学到新知或新观点,他的认知资源是高的;如果看不懂的话,他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或者在一个地方多看几遍。他有位置感——知道书有多厚,知道自己看到哪里了——以及他可以随时合上书本,过一天回来继续看。
但当一个人听别人演讲时,他完全不能停、不能回听,也没有进度条——他恐怕只能通过听,顶多理解两层逻辑。所以演讲设计时需要更低的信息密度、更明确的观点、更少的逻辑层。听众的期待也不高——他们希望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演讲者带着自己去他熟悉的领域走一圈,领略个大概,有点收获。演讲虽然内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逻辑要足够清晰、表达要足够有趣、情绪要足够饱满。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讲过一句影响很深远的话——“媒介即信息”。如果说——写作是阅读的逆向工程,那么演讲则是听的逆向工程。这也决定了演讲更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关于影响力的科学。
为什么要演讲?
可能很多人会问,我不做演讲家,又不需要在公众面前演讲,为什么还要学习演讲?过去传播效率低,语言只好压缩成文字传输。今天互联网的带宽速度越来越快——不出几年VR就能模拟大部分外部世界。语言这门古老的手艺,一定会逐渐复兴,重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影响力手段。另一个理由是,其实我们都在演讲——吃饭的时候大家让你“先讲几句”;为客户提案的时候,你要“介绍一下整体方案”;“奇葩说”的“总结陈词”,这些都是小型的演讲机会。演讲还和写作一样,能通过输出倒逼输入,逼迫你提炼自己的新观点。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演讲。
接下来几天,我们会解析演讲的3个重要知识点:
如何开始设计一个好演讲?
如何把一个观点讲得有趣?
如何设计好的开头和结尾?
演讲的结构
一次好的演讲,像是去往新奇世界的一次出游,而你是这个世界的导游。你的任务就是带听众领略这个世界,并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启发。一个好的演讲由3个部分组成—— 坡道、观点、甜点。
- 坡道
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演讲听众的心率,发现大部分人的最高峰值是在演讲开始之前。随着时间的加长,听众的心率会越来越慢——没办法,坐着实在是一个很容易睡着的方式—— 你需要一个坡道,让人进入“听”的状态。在刚开始做演讲时,我有一个幻觉——认为大家都已经排排坐好,准备听我讲——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正在跟旁人聊天或发呆。你需要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大招,去提高他们的兴趣、建立彼此的信任,把他们从这些对手中拉回来。就好像导游一上车不是直接把游客拉到目的地,而是先玩游戏、做团建,把大家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一样。这个环节,就叫做坡道。坡道阶段,一般要回答听众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讲啥?”
第二个,“和我有什么关系?”
第三个,“为什么是你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是这样的高手,有一次,一个高中开学请他演讲。这其实挺难的,一个总统和高中生有什么共同点,能讲什么?奥巴马处理得很巧妙——在简单地打完招呼后,他开始修建自己和这群高中生的坡道。他开始创造情感共鸣:“新学期第一天,有点紧张是正常的。”“许多人都打心底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这么早起床。”然后他开始说自己的故事——在印度尼西亚,家里没钱送他上学,于是每周一到周五凌晨4点半,他妈妈在家里教他读书。他特别不愿意早起,还经常趴在厨房的桌子上睡着。听到这,大家都觉得,哎呀,总统也有不爱上学的经历啊。然后,奥巴马慢慢把话题引到——“哪怕有最好的老师、家长、学校,对自己的教育,也是你们自己的责任。”然后以“教育自我,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为主题开始了演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7秒法则”——观众的耐心不多,但也不是说必须7秒就上坡道,因为那太难,但得尽可能快地讲清楚你想讲的内容。这两个方法连起来就是—— 7秒内上坡道,建立关系,提高兴趣 。不仅在演讲时可以用,商务对话一样可以用,即使是谈判,两个人也需要一段时间扯东扯西,调整状态、拉近距离,一直到可以开始聊正事儿为止。 - 一个观点
上了坡,可以开始看风景了。一次好的演讲,只有一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这并不是由演讲者的技术来决定的,而是由听众的认知资源导致的。在15分钟的演讲中,一个人只能接受一个清晰的观点。当一群人在周日上午去听一个演讲时,他们并没有打算在短期之内接受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是两个观点之间的PK,他们更愿意听到的是一个清晰的观点以及一些可以实操的方法。所以你需要一个清晰的观点,其他内容都可以围绕这个来讲。如果观点复杂,可以有3个分论点,但不要超过3个。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的记忆极限。我自己曾经做过一次演讲——《做生活的高手》,整个演讲就只有一个观点——“做个生活的高手,紧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的敌人。”为了讲明白这个观点,我分享了大量的故事、图片、案例、笑话段子和隐喻。但所有内容最终都落到了我最开始提出的观点上。相反,我还做过一次演讲——《未来30年的职业世界》,当时由于是在一个专业的教育论坛上,我过度高估了大家的认知水平,导致观点很多,演讲传播效果并不好。邪乎的是,这个演讲本身没有火,倒是演讲的文字版——《未来30年,孩子们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在网上火了,光是微信公众号就转载过上万次。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观点太多,并不适用于演讲,更适用于文字传播。所以,记得只给自己设计一个强有力的观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列出你所有想讲的,然后删除一半,再删除一半,直到剩下你实在不想放弃的一个,那就是你这次的演讲主题。给这个主题提炼中心句,增加故事、论据和亮点。 这是内容设计。 - 结尾庆贺
吃完大餐,你需要吃个甜点再收尾,所谓甜点就是最后 让听众获得一个“心理奖赏” 。这个部分不需要再有信息量,而是要回到情绪上去,给大家留一个好的印象,带着感动和启发回到自己的世界。听过我直播或者演讲的同学,应该会注意到,每次结尾时我都会讲个故事,这也是一个甜点。
有人说演讲像是一场电影——抓人的开头、冲突紧张的过程以及大团圆的结局;又或者像一场西式大餐——爽口的开胃菜、营养美味的主菜以及甜点。我最喜欢的则是将其比作旅游——一场跨出认知区域的快乐旅行—— 迅速进入状态的坡道、令人惊叹的美景以及结束的庆贺。你就是这个导游。最后记得——让你的演讲简短,简短到15分钟以内——如果要讲一小时,那也是4个15分钟。因为历史上有无数又臭又长的演讲,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演讲是因为太短而被嘲笑的。
今日回顾
演讲和写作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演讲是表达的艺术?
一次好的演讲由哪3个部分组成?
每日践行
你有特别喜欢的演讲吗?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理解了演讲的基本结构,你可以尝试从坡道、观点、结尾的方式重新分析这些演讲——它们到底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