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人的本性,争输赢是人际交往中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如果经常性的在别人说什么时条件反射似的否定,而且一定要说到别人认输为止,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喜欢争输赢了。
喜欢争输赢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状态,不仅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对自己来讲也是精力的极大浪费。
喜欢争输赢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争输赢?如果在一个圈子里问出这个问题,大家自动会脑补出谁谁谁来,但没有哪个人会承认自己是这样的人。即便有人承认,他也会说“我就是控制不住啊”,其实是没人真正认识到有害性。
喜欢争输赢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种是全能自恋心态,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过于自信,因此拒绝承认不同观点;一种是习惯性防卫心态,将别人对自己观点的不认同上升为对自己的不认同,触发防卫机制。
全能自恋比较隐蔽难以自我察觉,习惯性防卫则普遍存在但难以克服,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就很容易成为喜欢争输赢的人。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争输赢的人呢?这确实是个问题,这里尝试性的给出一些判别条件,仅供参考。
01 在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挑错吗?
当我们接触到别人的观点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想法可以吸纳,不好的则要抛弃。但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要去挑错还是寻找闪光点却很重要,这反应了注意力的集中方向。正如《稀缺》里所讲,专注可以带来专注红利,我们可以很容易给别人挑出问题,但是却忽视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每个人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如果需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往往需要参考各方观点。因此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关键看是否能够发现了。
我有个朋友不太善于逻辑推理,但几次交流后发现他对数字非常敏感,做的一些数据统计令我刮目相看。
我们班的高大哥,平时在群里寡言少语,温和谦逊,嘴里老是叫我们高知,说看着我们的千字文就头晕,但他的人生阅历却极为丰富,很善于分析人的心理状态。
换一个角度看,为别人找问题其实是一件非常无私的事情,是在帮助他人成长,如果对方是个聪明人一定会很乐意。但如果因此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就不值当了。
02 别人对你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时,你的第一反应会心里不爽吗?
说实话,第一反应不爽这个问题我时不时也会有,这就是习惯性防卫心态,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在一个群体里面,众目睽睽之下,如果别人说我们某个观点不对,如果承认了,下意识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内心即会升腾起防御机制。
这属于人与生俱来的原始心态,认错就等于认输,在政治和商业上尤为明显。但在很多场景中,特别是学习成长过程中这却是有害的,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任何建议。更有甚者有人会立即进行反驳,因为如果默认的话,仍然等同于认输,必须组织有效的反击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
应该让这种防御机制尽快消解,以接纳的心态去思考别人的建议,尽快让大脑的系统二出场。
03 一次讨论花费了很长时间,你是否还尝试说服别人?
在私塾学习期间观察各班发言,发现时不时的出现唇枪舌剑的辩论热潮。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辩论特别有意义,但如果即兴辩论,往往充斥大量冗余信息不说,双方没有共同语义基础也是常事。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鸡同鸭讲,谁也不服谁。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性的从头到尾参与这样的辩论?有没有和对方约定语义?有没有基本的共识?因为辩论是对同一事件或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先有共同语义基础,再有各自观点,哲学上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最好是点到为止,不然到最后必然陷入疲劳战,浪费个人精力。
结束语:让别人的角度成就自己的深度
受限于自身阅历、学识、专业领域等因素,每个人的看问题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觉得有些文章写得好、新颖其实就是因为作者找到了一个别人没看到的角度。进入他人的视角是自我感知的延伸,让我们知道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看,还可以这样有趣。如果我们能多延伸到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必将挖潜认知的深度,这也是一场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