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育名家华林飞讲过一个他教学中出现的案例:
有一年他接手了一个年级最差的班,这个班的孩子是每一次大型考试之后淘汰出的成绩最差的学生组建的班。
可显而知,这个班的学生成绩差,习惯不好,更有一些没上进心、无所事事的孩子爱找老师的茬,和老师一旦意见不和,轻则语言顶撞,重则动手。
之前已经有几任班主任实在硬撑不下去,选择了放弃。校长无奈,让华林飞接手。
因为刚到学校,不好推辞,他只好硬着头接管。结果第一天就领教了这群孩子的“嚣张”,早上第一节课就迟到了七八个。他震怒之下批评了他们,其中一个男孩不以为然地顶撞了他,甚至言辞中都爆了粗。
华老师气愤之余也无计可施,向校长报怨,校长安慰他说:不算差了,他们还没打你。结果没两天,那个爆粗的男孩又迟到了。华老师质问他为什么迟到,结果那男生反驳说“迟到怎么了?你以为我们怕你?我不怕你!”说完甩手推开华老师。结果一下将他推倒在讲台上,一屁股坐地上。
因为平时的高压政策,其他孩子也幸灾乐祸坐看热闹,没人扶他。
华老师悻悻地起身,拍衣服离开教室,一个人到餐厅吃饭。买了饭,但实在气愤难忍,吃不下去。提着离开时突然想到,换一个方式试一试。于是走到教室,将包子给了那个男生,并温和地说:“早上起得迟了,饭没吃吧?赶紧吃吧!”
男生有些愕然,但立马识破老师的计策,他将计就计吃掉了,他以为老师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致,想收买人心,坚持不了太久。
但华老师一坚持就是一两个月,这倒让男生不好意思了,也不再故意顶撞他,早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师生俩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男生也越来懂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让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可让他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同样,包容孩子犯一次错可以,但让他用爱心去打动孩子,直到他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
很多时候我们过分注重了个体差异,将学生人为的划分了不同类别,然后给学生贴上不同标签,依照标签分别对待学生,教育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记得在和学生谈论社会上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倒时,自己当时说了一句:“一些孩子内心的恶毒是无法估量的,教师教育在他面前无能为力。”
当时一个学生就反驳我:“你们总是给教育设定一个前提,就是有些孩子是无可救药的!”
当时我一愣,反问他:“老师一次又一次去包容你,去爱心对待你,可有些孩子就是不肯悔改,你觉得这类孩子有教育的意义吗?”
这个学生说:“有意义,也许就差那一步,就差那一次包容。”
事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有一个词语叫“功亏一篑”,说之前努力了很多,但只差了一筐土,结果失败了。对于成功这个结果来说,之前有多少努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关键性的那一步没有。
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做老师的尝试去做了,但因为在自己的心理承限能力的关点放弃了,但这恰恰是学生冰硬内心松动之时,是他全线溃败之时,因为教师的放弃,让他又重新经受一次被放弃的过程。这时的学生会更气急败坏,对教师恨之入骨。
因为学生对教师不存希望,他也不去奢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一旦他燃起了内心的希望,又被一盆水浇灭,他会陷入更深的绝望。
小东同学就是这样。我接班之时,就听他之前的老师说他一个动不动就顶撞老师、拿跳楼来威胁老师的刺儿头。
一开始我采取怀柔政策,和他聊天,把他当弟弟。在他想辍学时,去他家找他,一个人在他家门口苦等两小时。但他始终都做不到自律,动不动就逃课。一次又一次地和他谈心,却只能看到他坚持不到一天。慢慢心里就会不奈烦,加上科任老师的告状,心中的烦躁情绪慢慢上升,直到最后崩溃,对他不理不管。
最终在他逃课一星期之后劝他家人给他转了个学校。之后我们彼此不再联系,但其他同学说他特别恨我。
而我也很委屈,我一直觉得自己也曾弯下身,愿意走进他,把他当朋友,我为他做的那些把自己都感动了,他却不领情,在他心里我却不如那些对他很普通的老师。
现在想来,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孩子坚持之前,自己首先要学会坚持。教育不是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你及时做出回答,因为这谁都能做到。真正的教育是面对问题孩子,要坚持包容他,引导他,直到把他到向正轨;不能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却又被放弃,加速了他们的偏执和成见。
教育也许真的就是在你坚持了九百九十九步时,最后的那一步。选择了教育,不妨在想放弃时再往前走一步,也许教育的结果就有了截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