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博士的自律团也有一段时间了,随着时间的增加也越来越低潮,以前不会去想活着的意义,也不会去想我这样是对还是错,想写的东西很多,但是一有思路,脑海中就会有一个声音冒出来,反驳我的思路,想写又不够严谨,不写又不知道自己能记忆多久,看看自己在群里认识的人都在散发着自己的光芒,走着自己认为需要提升的行动,而我却还在寻找起点。半年多以来,同事,朋友说我变了,变得变态了,什么都在强逼自己,我自己感觉也是变了,心比以前复杂了,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1认识自己
无意中翻开博士的朋友圈发现博士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APP 荔子,这个APP刚出现不久,针对想要提升自己而又不知道如何提升的一种监督性的发布任务平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APP中的任务来做,也可以先整体测评,然后APP会推荐你适合哪些任务,这些任务需要押金,押金根据你完成任务情况而退还,一天一个任务内容,其中我参加了詹水淼老师的《认知自我性格,做最合适的自己》,而且很遗憾五个任务只完成了三个。
老师提出通过两大驱动力和四个类型分析不同人的性格,两大驱动是内向外向驱动力、感性理性驱动力,四个类型是指挥型、激励型、思考型、支持型。
在詹水淼老师的理论中,指挥型的人一般喜欢针对事来做事,而且指挥型的对事容易目的结果导向,行动快速直接,神经比较大条,做事容易静不下心来,用老师的话说就是看见一朵美丽的会直接采摘,这就是指挥型的人。
激励型的人比较乐于分享自己看到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比较感性,而且具有跳跃性,但是缺乏持久的耐性。行动属于敏捷,迅速,还是那个花,只是激励型的会唤来朋友一起欣赏。
智慧型的人比较喜欢内在的思考,而且比较理性,在遇到一件事时先考虑这件事情而不是先考虑人,所智慧型的人比较容易一件事而得罪人,且行动会因为顾虑而变慢,根据老师的分析我的主导类型就是这种,这种人在发现一朵花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花为什么在这生长,这里的环境能提供给这朵花怎样的营养,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这个花可以一直到其他地方去吗?
支持型的人比较随和,比较喜欢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生存,一般遇到事情即使是有自己的观点也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泛起自己的观点,主观的能动性弱,以前我就是在这个类型中,但是经过一些环境的变化,让我抛弃了以前的自己,还是那朵花,前面的三种人都能发现这朵花,而支持型的人却只能被动的知道这有话。
从老师的这个体系中我看到了一些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性格特点,但是人的性格特点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个体系我只是当做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