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界八十年代,学习好的初中生有二条出路:一中专,二重点高中,其他的,回家务农或者继续读普通高中。中专先于高中录取。我被中专录取。而我的总成绩在当年录取高中生中排名并列第四。当时是从九个公社(现在称乡镇)的初中生中录取,没记错的话那级六个班,一班是文科班,二到六班是理科班,二班是理科的的“尖子班”,四十多名学生,只有四名女生,我是其中之一。因为我的中专属于补录,所以高中上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期间,班主任做工作让我不走中专,继续高中考大学。那时资讯的匮乏,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那么小的年纪,哪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根本没主意,命运带到那儿就随遇而安在哪儿。当年的中专生,很是凤毛麟角,刚刚看到出路的农村孩子,哪有那么傲娇?考上不去?现在看来是“见识限制住了眼光”。犹豫了些时日,到了开学时间,还是去了中专。
没读高中,成了自己的心病和短板,具体表现在历史和地理常识的严重匮乏。因此常常闹笑话。孩子高中毕业,被重庆一所大学录取。我在单位值班,办公室墙壁上挂一副“中国地图”,有点高,脚踩凳子,一手指指定‘’重庆”,另一手指随目光搜寻“青岛”,正不知往哪个方向找,同事进来,得知原因,直接笑喷。至今这个笑话仍在“江湖笑傲”。前段时间,上海工作的儿子假期去苏州玩儿,‘’飞机去?”我随口问道,“嗯”,儿子见怪不怪的答,也成了家里的笑料。
遗憾有什么意义吗?遗憾的意义恰如疾病之于健康,饥饿之于饱足,疲惫之于休息。对立统一,相反者相成,最终在一个大的循环里构成和谐。
中专三年一晃而过,当年上高中的同学,陆陆续续考上大学,奔赴于各种各类行业。高中“缺失”的遗憾,不仅表现在知识上,还有日趋明朗的不能在更高平台选择、不能放飞自己梦想,自己越发的“不甘心”。那么多年,反复做的梦就是不断地参加各种考试,每次不就是看不清试卷,就是做不完题,反正就是各种不顺利。现在知道是一种焦虑。而已经工作了的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做护士的目标是什么。九十年代初,有了护士出国的机会,学英语期间,也是拼了,最终去了新加坡陈笃生医院。
其实,也还是这种遗憾,促使我不停的补偿自己,尤其遇见心理学,更是一次次人格的修补。每次修补一点点,朝向更完整的自己,越来越近。这就是我理解的“遗憾”的意义和价值,使我如同一个海底探宝者,在人性的海洋里领略人性的迷人风采。
回首向来潇潇处,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