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于无物”,这句话极其关键,理解的不同,不是差之亳里失之千里那么的多了,它在于是不是能脱离大宇宙这个问题上。
相对于“空”来讲,一切都是有,“二”对于人来看,是无,是什么都没有,但对于“空”,它就是“有”,对于“空”,它就是有那么个东西,用我们人类的语言来讲,它就是“能量”。
所以,从人来看这个“二”,或用“视”,或用“听”,或不管你怎么“搏”,视觉因色相而有,听觉因声音而有,搏因有物而得,而“二”里面都没有它们所对应的东西。
复归于无物,可以说你所用的东西,一旦对焦于“二”,不是“二”消失了,而是你用的工具在其中消失了,所以你似乎感觉到——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的是你所熟悉的那些工具而已。
但是在“二”中,还是有两个方向可走的,一个是你又回来了,然后对自己说,那里什么都没有。
还有另一个方向是,就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达到真正的无物,整个大宇宙都没有了,你完全地是“空”了,“空”是什么?在这里“空”就是“自由”,如果人们向往自由,它就可以作为绝对自由的代表。
是不是“空”就不存在了,恰恰不是,你就是空,空就是你,绝对的存在。
为什么地球上圣人留下的文字对它的描述有“存在”呢,“I'M,THAT I'M”,就看人类怎么理解这些字眼了。
所以,你不可能不存在,当万物皆褪去之后,你依然在,似乎最后除了“存在”,你再没有哪里可去了。
再没有哪里可去了,只是针对在我们这个大宇宙里面所说,因为我们对大宇宙之外还有什么一无所知,所以才会出现没有地方可去的想法。
甚至对“空”本身都怀有深深地恐惧,害怕失去自己。
就象人对焦于“二”,人类的工具会消失,然后就觉得自己没有了,这是因为把自己认同的对象不同,这就是探索生命立足于“觉”的好处。
探索生命,当然这里的生命已经无所不包了,总要有个可依靠的点,依靠于身体,那么探索生命就指的是对外在的探索,借助科技的手段来增加对生命现象对宇宙的了解。
依靠于思想,那么就需要头脑多学知识,靠知识的累积来增加对生命的了解。
我们依靠的东西,最终来说就是认为的自己是谁。
我们对“空”的恐惧来源于我们认为的自己是“有”。
“二”依然是“有”,虽然它里面似乎没有我们人习以为常的东西,从作人的看法来说,“二”的独立存在,其实还不如作人好。
但对于“二”来说,它根本没有这些想法,不是它想与人比较后认为还是作“二”好,而是它里面根本没有“想”这个东西。
“二”已经在我们人里面存在了,我们说它是“意识”,确实指的是我们人有这个意识,人去看“二”,复归于无物,有可能你就是“意识”存在着了。
也许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当然挺好,那里有那里的存在方式,不过存在方式太单一,换个想法,如果一个生命体包含了所有的层面,“道”、“一”、“二”、“三”都囊括其中,你会选择单做哪一个还是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