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第一次到简书,看到大家为公众号运营在不停的思考与探索,分享了各种经验与方法,都让我收益匪浅,今天就把我的一点小小的心得和大家做个分享,如果能帮到大家也算一件幸事。大家相互交流。
作为工作狗,我发现很多更年轻的朋友公众号都运营了很久,有做的好的,也有一般的。我从13年开始就开始玩公众号了,主要那时还是一个憨憨,没有意识到其实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开始,玩过一阵子,也没有什么水花,就放下了再没玩。现在手里3个公号,两个还是白的但是老号,带留言功能。一个是新的,什么都没有。
当抖音、快手逐渐爆发时,自媒体已经衍生出更多的玩法了,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怎么玩了。有人说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对于这些观点我不想反驳,现在确实不容易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是红利期?野蛮生长的时代难道就是红利期?那个时期其实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期,对原创者很不利,辛辛苦苦一篇文章比不上别人搬运的文章阅读量大、吸粉,肥了的大多数都是投机者。到今天为止这些人慢慢的退出了或者开始原创了,当然还有人怀念当时轻松与惬意。对比现在这种煎熬,就开始散布红利期已过的言论。所谓红利期,其实就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起步稍早一些。一帮业务不精的人都能睡后收入。今天自媒体已经开始专业化与职业化了,一个行业形成后就必然有一套标准与规则,还想着一篇文章就有睡后收入的现在到底做的怎么样?全国公众号注册2000万+,但真正以此为业,成为大V的有多少?这个世界投机分子哪里都有,只是手段的高明与否?甚至投机都开始职业化和专业化了。到最后被淘汰出局的一定都是,思维固化、认知落后的人。市场是不断成熟与优化的,自媒体核心能力还是创造价值。创造受众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但价值这个话题又太大,这里不再细说,以后有机会慢慢分享吧。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潮与导向对自媒体人甚至是媒体人都不太友好,受众越来越浮躁,信息接受时间越来越碎片,有人甚至都不愿看长句了,越来越缺乏想象力。这是最可悲的地方,但是你要问公众号还能做吗?我可以坚定的回答你,能!只是那种粗放式的运营是不行了。
改开初期时摆个地摊都能赚大钱,为什么?因为人们需求空前强大,而供给太少,市场不透明一系列原因。自媒体也一样。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就需要精耕细作才有机会。很多人一门心思做公众号,非常努力,每天一更,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是写的东西不好吗?不全然是吧!如果你仅仅把他当成爱好,分享一些文章、生活、观点,这个当然没问题。但很多人,还是想找到一个发展方向与可期的未来。这就需要深入的研究了。
如果要研究我现在提出几个问题。公众号是哪家公司的产品?头条号呢?百家号呢?视频领域抖音、快手、视频号呢?
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论。
头条系主打新闻及娱乐性,百度系主打搜索实用,阿里系主要还是电商交易。腾讯最强势的领域是社交领域,它们虽有交集。但是不管是qq还是微信,以及微信旗下一些列产品,它们最大标签一直是社交。社交才是第一位的。从来没有变过,这才是腾讯系长青之基。
那么什么是社交属性?其实社交就是情感的需要与被需要,精神或物质的交往。是替人说话,双向连接。公众号属于封闭圈子,这个圈子里信息流通的效率是最高的,不受干扰,基本就决定了公众号还是社交的延伸。很多人把公众号当成头条、百家号一样来经营,一篇文章在很多平台反映差异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既然是交往,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目的,和谁交往?交往什么?就是公众号运营所要思考的重心问题了。用流行语言讲就是人设。这里更需要强调的是现今阶段,公众号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了,存量市场的竞争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转入细分领域,这样才能凸显出价值才能获得流量关注,才能具有粉丝粘性。任何市场一旦进入存量竞争细分领域经营,就是一个必然进程。说句题外话,可以参考下现今的手机市场现状。华为主打商务高端、小米依然性价比、ov年轻人和女性,它们的标签已经越来越清晰。那么你的人设是什么?你是情感类的,情感下面细分又有很多,你有标签吗?没有人设、没有标签就没有灵魂。人设立得住,标签很明确,领域足够细,才能提高粉丝粘性。
关于粉丝
很多人都是在做粉丝量,那么粉丝是什么?粉丝量是影响力投射之后产生的虚像,影响力越大,产生的像也就越大。获取流量与关注是需要成本的。在人流稀少的街上,房租可能就是几千元,但你看看在人流密集的步行街,一间门店的租金又是多少?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多出的就是流量成本。可口可乐每年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广告,不断的投放与曝光。本质就是为了流量与关注,防止僵尸粉出现。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涨粉和关注都是需要成本支撑的,需要长期经营,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心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与粉丝产生连线。但有一点必须清楚。决定公号价值的不是粉丝量,而是你能够产生的连线。能把影响力投送到的粉丝有多少?如果没有多少,真谈不上多成功。广告主看的还是点击率与转化率。新手才看数量,高手更看转化。粉不再多,而在于产生社交连线,形成影响力。连线越多也就越容易有高质量的阅读与互动。别忘了公众号是社交属性的自媒体,它的初衷是设定好的,一直没变过。别的暂且不论,以后有机会再写。公众号一直塑造形象与人设的最佳途径,真的不要做烂,权衡和放弃才是稳定发展的铁律。
关于公众号发展
很多人在运营公众号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什么内容?怎么涨粉?怎么挣到钱?这没错,但是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还是要问一个问题,我为谁做内容?我能带给他们什么?一时自嗨想着开个流量主或者接个广告,这种想法已经落后于现在这个时期了,500粉就可以开流量主,要求已经很低了。大广告主是看中你什么了,要选你?广告主的钱风刮来的吗?投广告不占用经营成本吗?这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去思索一番。
其实现阶段一般人做公众号的最优解,一个朝着半职业媒体去,另一个是打造职业形象。
什么是半职业媒体,就是提供一个观点、理论。说一部分人想说的话,替一部分人发声,这样才有共鸣,才把你当自己人。你发挥你最大才华写一篇雄文,大家看完顶礼膜拜,确实很爽。但是实际影响力形成了没有?好像成功的拉开了你和粉丝的距离。记住,赞美不代表认同,如果你的东西大家觉得这就是我的事、我的想法、我想说的,你再看看转发与阅读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文感觉很low但是效果惊人。现实是有87%的人没有上过大学,有50%的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种基于分析的定位能力是做公众号的一项基本素养。
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打造职业形象,因为我是上班族,我需要接触很多人,为什么这些人不能成为我的粉丝。我所掌握的信息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或许也是他的朋友所需要的,那么按照传播理论,这条链条是一定能持续下去的。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形成传播链条你的公众号难道还愁涨粉么?而且这种粉比你在网上引流的粉价值更大,也更加容易给你做内容提供更多的线索。我的新号走的就是这条线。只要我愿意做变现,我相信收益会几何指数大过流量主和广告的。基于职业,产生的连线就会很频繁,这时公众号就能形成真正的影响力投射了,变成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这条路也应该是比较便捷简单的路了。其实有些人一直在说兴趣领域,兴趣领域是好做的类别,也是最难做的类别。兴趣类的前提是不急于立刻变现的,是最需要分享干货的,大家都是行内人,为什么天天看你的东西?有时你要反过来站在粉丝面来思考。泛内容太多,而基于职业方向的内容才会更精准更具有价值。
我的新号就是这个路子,我一般不会日更,注册后7天时间涨粉到500+,虽然比不上一些大神,但是我从来不做引流,不互推、不会让朋友关注和分享。连更新都是一周最多两更,打开率可以到60%,转发率可以到20%,说这些绝不是想说我多厉害,这个数据也很一般。只是想告诉新手,公众号的价值挖掘是需要潜心研究的。真的要做别想着挣快钱,长久不了。而且你支撑不了这种成本付出的!广告商其实是在榨取你的粉丝价值,而没有对粉丝有任何安抚。
只是一点小心得与思考,只想真诚的和大家交个朋友。可能跟有些博主分享的内容不同,玩法只是一种技巧,而心法才是取胜的关键。如果大家喜欢,后续我再分享一些运营类的干货。共同成长促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