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docker镜像
docker image ls
docker images
-
docker image ls -f dangling=true
(列出虚悬镜像) docker image ls -a
docker image ls --format "{{.ID}}:{{.Repository}}"
docker image ls --digests
删除docker镜像
docker image rm
docker rmi
docker image rm $(docker image ls -q redis) 删除所有 redis 镜像
查看容器变化
docker diff <容器名>
docker commit
docker history
docker commmit [选项] <容器ID或容器名> [<仓库名>[:<标签>]]
example :
docker commit \
--author "Tao Wang <twang2218@gmail.com>" \
--message "修改了默认网页" \
webserver \
nginx:v2
sha256:07e33465974800ce65751acc279adc6ed2dc5ed4e0838f8b86f0c87aa1795214
dockerfile
scratch镜像
这个镜像是虚拟的概念,并不实际存在,它表示一个空白的镜像。
FROM scratch
...
如果你以 scratch 为基础镜像的话,意味着你不以任何镜像为基础,接下来所写的指令将作为镜像第一层开始存在。
RUN 执行命令
RUN 指令是用来执行命令行命令的。由于命令行的强大能力,RUN 指令在定制镜像时是最常用的指令之一。其格式有两种:
shell 格式:RUN <命令>,就像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命令一样。刚才写的 Dockerfile 中的 RUN 指令就是这种格式。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exec 格式:RUN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这更像是函数调用中的格式。
既然 RUN 就像 Shell 脚本一样可以执行命令,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像 Shell 脚本一样把每个命令对应一个 RUN 呢?比如这样:
FROM debian:stretch
RUN apt-get update
RUN apt-get install -y gcc libc6-dev make wget
RUN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RUN mkdir -p /usr/src/redis
RUN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RUN make -C /usr/src/redis
RUN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之前说过,Dockerfile 中每一个指令都会建立一层,RUN 也不例外。每一个 RUN 的行为,就和刚才我们手工建立镜像的过程一样:新建立一层,在其上执行这些命令,执行结束后,commit 这一层的修改,构成新的镜像。
而上面的这种写法,创建了 7 层镜像。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且很多运行时不需要的东西,都被装进了镜像里,比如编译环境、更新的软件包等等。结果就是产生非常臃肿、非常多层的镜像,不仅仅增加了构建部署的时间,也很容易出错。 这是很多初学 Docker 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Union FS 是有最大层数限制的,比如 AUFS,曾经是最大不得超过 42 层,现在是不得超过 127 层。
上面的 Dockerfile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
FROM debian:stretch
RUN buildDeps='gcc libc6-dev make wget' \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buildDeps \
&&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
&& mkdir -p /usr/src/redis \
&&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
&& make -C /usr/src/redis \
&&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
&& rm redis.tar.gz \
&& rm -r /usr/src/redis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s
Dockerfile 支持 Shell 类的行尾添加 \ 的命令换行方式,以及行首 # 进行注释的格式。良好的格式,比如换行、缩进、注释等,会让维护、排障更为容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
dockerFile 定制镜像
- dockerfile构建
docker build [选项] <上下文路径/URL/->
- git repo 构建
这行命令指定了构建所需的 Git repo,并且指定默认的 master 分支,构建目录为 /11.1/,然后 Docker 就会自己去 git clone 这个项目、切换到指定分支、并进入到指定目录后开始构建。
docker build https://github.com/twang2218/gitlab-ce-zh.git#:11.1
- tar包构建
docker build http://server/context.tar.gz
如果所给出的 URL 不是个 Git repo,而是个 tar 压缩包,那么 Docker 引擎会下载这个包,并自动解压缩,以其作为上下文,开始构建。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 Dockerfile 进行构建
docker build - < Dockerfile
或
cat Dockerfile | docker build -
如果标准输入传入的是文本文件,则将其视为 Dockerfile,并开始构建。这种形式由于直接从标准输入中读取 Dockerfile 的内容,它没有上下文,因此不可以像其他方法那样可以将本地文件 COPY 进镜像之类的事情。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上下文压缩包进行构建
docker build - < context.tar.gz
如果发现标准输入的文件格式是 gzip、bzip2 以及 xz 的话,将会使其为上下文压缩包,直接将其展开,将里面视为上下文,并开始构建。
Dockerfile 指令详解
copy
COPY [--chown=<user>:<group>] <源路径>... <目标路径>
COPY [--chown=<user>:<group>]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
和
RUN
指令一样,也有两种格式,一种类似于命令行,一种类似于函数调用。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源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目标路径>
位置。比如:COPY package.json /usr/src/app/
<源路径>
可以是多个,甚至可以是通配符,其通配符规则要满足 Go 的filepath.Match
规则,如:COPY hom* /mydir/ COPY hom?.txt /mydir/
<目标路径>
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工作目录可以用WORKDIR
指令来指定)。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使用
COPY
指令,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比如读、写、执行权限、文件变更时间等。这个特性对于镜像定制很有用。特别是构建相关文件都在使用 Git 进行管理的时候。在使用该指令的时候还可以加上
--chown=<user>:<group>
选项来改变文件的所属用户及所属组。COPY --chown=55:mygroup files* /mydir/ COPY --chown=bin files* /mydir/ COPY --chown=1 files* /mydir/ COPY --chown=10:11 files* /mydir/
ADD
比如 <源路径>
可以是一个 URL
,这种情况下,Docker 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 <目标路径>
去。下载后的文件权限自动设置为 600
,如果这并不是想要的权限,那么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一层 RUN
进行权限调整,另外,如果下载的是个压缩包,需要解压缩,也一样还需要额外的一层 RUN
指令进行解压缩。所以不如直接使用 RUN
指令,然后使用 wget
或者 curl
工具下载,处理权限、解压缩、然后清理无用文件更合理。因此,这个功能其实并不实用,而且不推荐使用。
如果 <源路径>
为一个 tar
压缩文件的话,压缩格式为 gzip
, bzip2
以及 xz
的情况下,ADD
指令将会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 <目标路径>
去。
在使用该指令的时候还可以加上 --chown=<user>:<group>
选项来改变文件的所属用户及所属组。
ADD --chown=55:mygroup files* /mydir/
ADD --chown=bin files* /mydir/
ADD --chown=1 files* /mydir/
ADD --chown=10:11 files* /mydir/
CMD
CMD
指令的格式和 RUN
相似,也是两种格式:
-
shell
格式:CMD <命令>
-
exec
格式:CMD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 参数列表格式:
CMD ["参数1", "参数2"...]
。在指定了ENTRYPOINT
指令后,用CMD
指定具体的参数。
之前介绍容器的时候曾经说过,Docker 不是虚拟机,容器就是进程。既然是进程,那么在启动容器的时候,需要指定所运行的程序及参数。CMD
指令就是用于指定默认的容器主进程的启动命令的。
ENTRYPOINT
- //todo
ENV
ENV NODE_VERSION 7.2.0
RUN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
&&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SHASUMS256.txt.asc" \
&& gpg --batch --decrypt --output SHASUMS256.txt SHASUMS256.txt.asc \
&& grep "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SHASUMS256.txt | sha256sum -c - \
&& tar -xJf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C /usr/local --strip-components=1 \
&& rm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SHASUMS256.txt.asc SHASUMS256.txt \
&& ln -s /usr/local/bin/node /usr/local/bin/nodejs
在这里先定义了环境变量 NODE_VERSION
,其后的 RUN
这层里,多次使用 $NODE_VERSION
来进行操作定制。可以看到,将来升级镜像构建版本的时候,只需要更新 7.2.0
即可,Dockerfile
构建维护变得更轻松了。
下列指令可以支持环境变量展开: ADD
、COPY
、ENV
、EXPOSE
、LABEL
、USER
、WORKDIR
、VOLUME
、STOPSIGNAL
、ONBUILD
。
可以从这个指令列表里感觉到,环境变量可以使用的地方很多,很强大。通过环境变量,我们可以让一份 Dockerfile
制作更多的镜像,只需使用不同的环境变量即可。
ARG
//todo
VOLUME
格式为:
VOLUME ["<路径1>", "<路径2>"...]
VOLUME <路径>
之前我们说过,容器运行时应该尽量保持容器存储层不发生写操作,对于数据库类需要保存动态数据的应用,其数据库文件应该保存于卷(volume)中,后面的章节我们会进一步介绍 Docker 卷的概念。为了防止运行时用户忘记将动态文件所保存目录挂载为卷,在 Dockerfile
中,我们可以事先指定某些目录挂载为匿名卷,这样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
VOLUME /data
这里的 /data
目录就会在运行时自动挂载为匿名卷,任何向 /data
中写入的信息都不会记录进容器存储层,从而保证了容器存储层的无状态化。当然,运行时可以覆盖这个挂载设置。比如:
docker run -d -v mydata:/data xxxx
在这行命令中,就使用了 mydata
这个命名卷挂载到了 /data
这个位置,替代了 Dockerfile
中定义的匿名卷的挂载配置。
EXPOSE
格式为 EXPOSE <端口1> [<端口2>...]
。
EXPOSE
指令是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这只是一个声明,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在 Dockerfile 中写入这样的声明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帮助镜像使用者理解这个镜像服务的守护端口,以方便配置映射;另一个用处则是在运行时使用随机端口映射时,也就是 docker run -P
时,会自动随机映射 EXPOSE
的端口。
要将 EXPOSE
和在运行时使用 -p <宿主端口>:<容器端口>
区分开来。-p
,是映射宿主端口和容器端口,换句话说,就是将容器的对应端口服务公开给外界访问,而 EXPOSE
仅仅是声明容器打算使用什么端口而已,并不会自动在宿主进行端口映射。
WORKDIR
格式为 WORKDIR <工作目录路径>
USER
又是一个搞不懂的命令
HEALRHCHECK
查看docker unhealthy 问题
docker inspect --format '{{json .State.Health}}' web
ONBUILD
//todo
操作容器
- Docker run
- Docker container start 启动已终止容器
- docker log
- -d 参数后台运行
- docker container ls
- Docker container logs [container ID or NAMES]
终止容器
- docker container stop
- docker container restart
进入容器
attach命令
- docker attach
如果使用docker attach 启动的伪终端 exit,会导致容器的停止
exec命令
docker exec
后边可以跟多个参数,这里主要说明 -i
-t
参数。
只用 -i
参数时,由于没有分配伪终端,界面没有我们熟悉的 Linux 命令提示符,但命令执行结果仍然可以返回。
当 -i
-t
参数一起使用时,则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 Linux 命令提示符。
- docker exec -it [id or name] bash
如果从这个 stdin 中 exit,不会导致容器的停止。这就是为什么推荐大家使用 docker exec
的原因。
导入和导出容器
导出容器
- docker export
docker export 7691a814370e > ubuntu.tar
倒入容器快照
$ cat ubuntu.tar | docker import - test/ubuntu:v1.0
$ docker image l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VIRTUAL SIZE
test/ubuntu v1.0 9d37a6082e97 About a minute ago 171.3 MB
此外,也可以通过指定 URL 或者某个目录来导入,例如
$ docker import http://example.com/exampleimage.tgz example/imagerepo
注:用户既可以使用 docker load 来导入镜像存储文件到本地镜像库,也可以使用 docker import 来导入一个容器快照到本地镜像库。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容器快照文件将丢弃所有的历史记录和元数据信息(即仅保存容器当时的快照状态),而镜像存储文件将保存完整记录,体积也要大。此外,从容器快照文件导入时可以重新指定标签等元数据信息。
删除容器
- docker container rm
清除所有中止状态容器
- docker container prune
访问仓库
- docker login
- docker logout
- docker search
- docker pull
- docker push
自动创建
自动创建(Automated Builds)功能对于需要经常升级镜像内程序来说,十分方便。
有时候,用户创建了镜像,安装了某个软件,如果软件发布新版本则需要手动更新镜像。
而自动创建允许用户通过 Docker Hub 指定跟踪一个目标网站(目前支持 GitHub 或 BitBucket)上的项目,一旦项目发生新的提交或者创建新的标签(tag),Docker Hub 会自动构建镜像并推送到 Docker Hub 中。
要配置自动创建,包括如下的步骤:
- 创建并登录 Docker Hub,以及目标网站;
- 在目标网站中连接帐户到 Docker Hub;
- 在 Docker Hub 中 配置一个自动创建;
- 选取一个目标网站中的项目(需要含
Dockerfile
)和分支; - 指定
Dockerfile
的位置,并提交创建。
之后,可以在 Docker Hub 的 自动创建页面 中跟踪每次创建的状态。
数据卷
数据卷
是一个可供一个或多个容器使用的特殊目录,它绕过 UFS,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特性:
-
数据卷
可以在容器之间共享和重用 - 对
数据卷
的修改会立马生效 - 对
数据卷
的更新,不会影响镜像 -
数据卷
默认会一直存在,即使容器被删除
注意:
数据卷
的使用,类似于 Linux 下对目录或文件进行 mount,镜像中的被指定为挂载点的目录中的文件会隐藏掉,能显示看的是挂载的数据卷
。
创建数据卷
docker volume create vol
docker volume ls
-
docker volume inspect vol
查看数据卷信息
删除数据卷
docker volume rm vol
数据卷
是被设计用来持久化数据的,它的生命周期独立于容器,Docker 不会在容器被删除后自动删除 数据卷
,并且也不存在垃圾回收这样的机制来处理没有任何容器引用的 数据卷
。如果需要在删除容器的同时移除数据卷。可以在删除容器的时候使用 docker rm -v
这个命令。
无主的数据卷可能会占据很多空间,要清理请使用以下命令
$ docker volume prune
启动一个挂载数据卷的容器
在用 docker run
命令的时候,使用 --mount
标记来将 数据卷
挂载到容器里。在一次 docker run
中可以挂载多个 数据卷
。
下面创建一个名为 web
的容器,并加载一个 数据卷
到容器的 /webapp
目录。
$ docker run -d -P \
--name web \
# -v my-vol:/wepapp \
--mount source=my-vol,target=/webapp \
training/webapp \
python app.py
挂载主机目录
Docker 挂载主机目录的默认权限是 读写
,用户也可以通过增加 readonly
指定为 只读
。
$ docker run -d -P \
--name web \
# -v /src/webapp:/opt/webapp:ro \
--mount type=bind,source=/src/webapp,target=/opt/webapp,readonly \
training/webapp \
python app.py
加了 readonly
之后,就挂载为 只读
了。如果你在容器内 /opt/webapp
目录新建文件,会显示如下错误
/opt/webapp # touch new.txt
touch: new.txt: Read-only fil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