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里因为最近就业环境不好,打算辞职回家养娃者不在少数。关于未来,她们有着非常现实的计划,那就是:“靠老公有风险,但过个几年孩子也就长大了,还怕没人养着自己吗?”
在孝敬老人的路上,每个家庭都有故事。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从选择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已经将自己的老年生活与孩子紧紧地栓在了一起。于是也就有了那么句古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天然地需要依赖外界的给予获得支持生命发展的养分。这种养分最大的来源就是自己的父母。除了生命自带的血缘关联,支持着父母将这种爱传递上去的还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那就是养儿防老。
古话说养儿防老,但现在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却成为了一个沉重甚至不愿意去触碰的话题。人们渐渐发现,生活在现代社会,养儿防老这件事情本身并不绝对靠谱,而那些信奉养儿防老的人恰恰也正是最容易被时代抛弃的。
老年生活怎么样,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在谋划,但有的仅仅是在老的那一刻才想起来,因为他们相信有儿防老。
养儿防老体现了因果循环的自然规律。这与过去中国社会小农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小农经济时代时间法则对于因果循环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到哪个阶段或者哪个时间段就必须干什么事情,这样才能顺应天道。如果想要晚年生活有保障,年轻时候就需要多生孩子,多子多福。
现代社会的养老之痛恰恰在于这种时代的变迁使得时间法则的影响力和主导性日渐式微。这点不仅仅体现在养育孩子的身上,甚至影响到各个层面。比如工作层面,时间并不再是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的唯一依据。工作时间长的人也并一定比工作时间短的人获得更多的报酬。
经济转型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改变和阵痛。甚至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无处安放的晚年成了他们心里的隐痛。孤独、无助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可是日渐衰弱的体能和消逝的时光,却让他们无法重新规划,做出更有利于眼下生存的选择。
这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老靠的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在内子孙后代的投资,更在于对自身的投资,比如金钱的储备、健康的关注等。
依靠自身在任何环境下都是适用的。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为了真,善,美,福报是从内到外出来的。
相信是一种普通的情感,然而信奉则是一种崇高的理念信仰,类似于有一种当成真理的感觉。比如对神或宗教的信奉,使得人们不会去关注事实真相本身。
对于养儿防老的信奉,使得人们在时代的变迁面前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勇气,一味地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寄托在孩子和后代身上。他们失去的是对自身的觉察,同时还有趁年轻努力拼搏为改善未来老年生活品质做储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