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忙,天天上班加班下班,头晕乎乎的都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几月几号,直到同事送我几个香喷喷的蒿子粑,才知道到了农历三月三该吃蒿粑的时候了。
小时候听奶奶说三月三吃蒿粑是有来头的,为了证实什么来头,我特意搜索一下百度: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阴间和阳间的界线没有现在这么森严。阴间的鬼和阳间的人可以互相走动,就像亲戚串门一样。
每年的三月三,阴间街市热闹非凡。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住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游玩。待到雄鸡报晓,鬼收市时才回来。而有些人贪玩,魂魄不归。第二天阳间哭声一片,那些玩性大的人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因此三月三就成了人间的“鬼节”。
为了平安,每年鬼节前夕,人们就到庙里烧香祈祷,求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的莲花座前。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烧香的原因,便托梦给一位老奶奶,赠她一株仙草,用它和面做粑吃,可保三月三平安无事。
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有株青茸茸的小草,跟地里的青蒿一样。她把梦告诉给乡亲们,大家都去摘来做粑吃下。果然,但凡三月三吃了粑的人都能平安过“鬼节”。
此后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都成群结队去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和面做粑吃,以保平安。
这就是我在百度里搜到的《桐城三月三的来历》。
我不知道传说的真假,可至今仍然记得奶奶给我们说的三月三“鬼”故事:在老家,每年三月三晚上,阴间的鬼纷纷出门,到阳间来游动。人们在这天晚上做蒿子粑吃,要早熄灯睡觉,以免被鬼拉走。天黑以后能看见外面游走的鬼火,火焰高的人是看不到的,要头上顶一只鞋子才能看见。三月三看不到,四月初八还有机会可看。
小时候的我们都信奶奶的话,总觉得有点神秘,想看又害怕看鬼火。
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那些都是迷信,鬼是不存在的。三月三的晚上确实有可能看见似鬼火的光亮,那是一种叫磷的物质在空气里燃烧所产生的火光,根本不必害怕。
还好,我一直没见过那幽幽磷火,怕什么呢?我只是怀念小时候的三月三时光:既有香香的毛香粑,又有沁人心脾的兰花,还有有漫山遍野的叶绿与花红......
家在牯牛背水库边上,三月三前夕,我和堂妹她们一起提着小竹箩,跑到隔壁中庄村子的山上采摘一种叫“毛香”的野生植物,山外的丘陵地带是没有的,只有蒿子。毛香学名叫“鼠曲草”,表面看上去毛茸茸的有层白粉似的,掐下来捏在手里很舒服,放在竹箩里有种醉人的清香,沁人心脾。
毛香体积小,洗净揉好赊耗很大,要想做一家七八口人吃的,必须多跑几处山头。三月初,春满江淮,漫山的花红柳绿,吸引人的不止是粉白的毛香,粉红的杜鹃,还有那遍体通绿的小知了在阳光下,绿叶间,“吱吱吱”的吱个不停。等你停下手中活儿,蹑手蹑脚的悄悄靠近时,它却不吭声了,树叶的绿掩映着知了的绿,当你放弃抓它的打算再去釆毛香时,它的吱吱声又在你耳边响起。
随风飘来的兰花的香气时常引诱着你的鼻子,你会暂时忘记采毛香而全神贯注地瞪大眼睛四处搜寻兰花身影,身材修长的兰花君像是和你捉迷藏一样,只是吐露给你香香的气息,却把身子藏在你看不见的不远处。待你寻到心灰意冷时,它又冷不丁的闯入你的眼界,你的那个高兴啊!
在大家的吆五喝六声里,我们聚到一起挎着满竹箩的喜悦再一路欢歌回家。剩下的活儿就是妈妈来完成了,先拣净掺杂在毛香里的干草树叶什么的,然后清洗,揉成团团,切腊肉,和粉,做粑,生火,蒸烤,出锅,大功告成。刚出锅香喷喷的毛香粑一定要先送给隔壁的亲朋们,让大家同享这劳动成果。
吃着香香的蒿粑,听着奶奶讲那些关于鬼的故事,紧张又刺激,更喜欢讲故事时家人都在一起那种温暖的氛围。
如今,母亲与奶奶离世已有二十来年,因为忙生计我们也常年不在老家,香香的蒿子粑很难吃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温暖氛围现在也是体会不到了。
亲,今晚你吃蒿粑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