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试思路的经验分享,我想说真的是太棒了,干货满满就不说,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觉得测试思路就是测试的核心,越来越觉得自己得回头好好的看一下测试导论部分
1.需求分析
(1)提前阅读,综合分析,批注好不理解和歧义的地方,集中式的在需求评审中提出,且最好在产品经理的描述之后
(2)需求的定位
站在用户角度:用户群体是哪些人;用户使用该软件的前提;用户怎样用;用户使用频率;这样设计的原因和优势;
(3)需求实际上是产品经理以外的用户的需求,因此作为产品经理,其竞品分析的细致程度关系到需求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
2.需求到功能点的转换
让显示和数据分离
(1)原因:现在的软件大都遵循着显示和数据分离的原则(这是因为在以前开发进行封装时是采用传统的二次封装,现在采用的是面向设计的半封装,半封装的代码量和UI质量要高很多很多)
(2)方法:优先关注数据的产生和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其次再关注UI对数据显示的正确性和用户的UI体验
(3)适用和不适用的情况:主要看功能UI对数据的封装采取哪种方式,如果是:UI将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封装和显示,变成一个无序的显示,且与衍生数据的显示有很大差别,这种情况就很适合前后端数据分离
3.功能点的优先级
(1)功能的优先级:数据的创建、更小 大于 数据查询 大于 数据显示;
(2)业务逻辑判断的优先级:比如说:电子商城淘宝类的,优先关注付款模块的功能和订单的基本流程的完成,其次再关注其他模块的功能;
4.功能输入的类型
用户表单;系统提供的数据;时间变量;某些功能运行的前提条件;
5.黑盒测试法拆解功能点
首先根据输入、输出的不同来划分;其次根据输入的类型 不同来划分;细分到无法划分为止;
6.手工的接口测试
主要是根据开发的接口规范文档使用工具进行接口数据的抓包
7.兼容性测试
不光考虑浏览器、分辨率、app系统的不同、手机机型的不同以及pc的操作系统的不同,还要考虑到内核的不同;
8.发布前的准备
数据的初始化脚本,配置的脚本,发布的流程,发布人和生产环境回归后的测试忍员的就位以及应急预案;
9.发布后的工作
回归发现过的bug,回归主要业务流程,做好探索性测试以及定期定时回归功能;
10.bug库最好进行产生原因的分门别类,统一成文档,共享和督促开发不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测试的基础是测试过程中的重点,测试导论的内容应该重复的去看,精读,每一次都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