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8月10日
专题:拨动心灵的艺术——班主任研修专题课程
主题:《隔代教育亲子关系新视角》
主讲:费玲妹
今天的课程对于家庭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是很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家庭教育是孩子早期习惯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关键,作为一线班主任,我在家庭和学校教育这方面写了好多随笔,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家校共育成就孩子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恰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是接受家庭教育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恰好是人格和性格形成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时候扮演的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明显,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究竟有多重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是一位中学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有两个孩子,小姑娘今年6岁了,恰好处于幼儿时期。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家庭如何对6岁之前的儿童开展好教育。
一、 孩子的教育宜早不宜迟
常言道:从小看大。我们的孩子刚刚出生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作为家长的你就是画家,你需要精心、用心去根据纸的特点并要全方位的制定好计划和你的规划在上面完成一幅你从未绘过的蓝图。在你绘制的时候你必须小心翼翼,千万别随你的想法随意去画,因为这张纸有且只有唯一的一张。只要我们提前做好计划、打好基础、构思好思路,这张纸会在你的手中变得得心应手,才会让这张纸按照自己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所以,教育宜早不宜迟,我们要精心去打造这张纸使他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时家庭教育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二、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自己教育
现在的家庭孩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少,往往一个孩子就有四个老人去带。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当孩子出生之后,夫妻俩就会把孩子放到家里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眼里都是宝贝,不敢打、不敢骂,由着孩子的性格,这样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有一定的偏差。往往在做人和做事上缺少些什么。因此,再苦再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自己亲手中出的庄稼才珍惜,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生活最甜蜜。同样,带孩子也是这个道理。树不修,不成材;人不修,不成长。就跟农民种庄稼一样,从春种到秋收,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除草、打药、修剪、浇水、施肥等等。孩子在成长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我们家长要对孩子不好的习惯要用心剔除,对孩子好的习惯让其生根开花。好习惯成就好孩子。
三、 家校共育,成就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能全靠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前提,学校教育是保障。只有家校互育,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教育是帮助孩子树立三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成长,这些都不是家庭教育能够替代的。所以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 家庭教育环境很重要
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效仿孟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一个生活在家庭不和睦的家庭的孩子,他的三观会颠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家教和家风建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现在社会和一些专家提倡快乐教育,他们认为快乐的童年对人生影响比较大。不可置否,快乐是建立在前期的教育基础上的,什么是快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苦中作乐,又怎样理解呢?人生要学会三吃,吃饭、吃亏、吃苦。吃饭是成长的必须;吃亏是福;吃苦是成长的经历。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们学会这三吃,特别是吃苦,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还有很多的育儿经验,今天我们先谈到这儿。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多投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千万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孩子是自己的,要懂得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