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倚仗流量而生,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行业——盗版影视。
曾几何时,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网站几乎遍地开花。据不完全估算,一家日均10万点击量,折合约1万用户访问的网站,月均纯收入可达数万。
如此毫无技术可言又十足暴利的行业,其创收原理仅仅是因为聚集了大量访客,并借此出售广告位。
聪慧如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网站上的广告“几乎”对访问者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商家愿意为这样的广告位支付费用呢?
请注意,此处用的是“几乎”一词,并非绝对,也就存在可能。这就引出今日我们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第一问:100元用于引流,你会怎么花?
100元=1个精准客户。
100元=?个潜在客户。
无论是电商领域,还是线下门店,流量就好比奢侈品。而流量中的精准用户更像是奢侈品中的战斗机!
曾有人做过估算,网店每成功导入一个精准用户的推广成本是100元!这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网店来说,都足以抵上好几笔订单的利润,可见其代价之大。于是,潜在用户的培养与挖掘就成了引流的首选——更多商家宁可选择广撒网的方式,在一定概率下找寻付费用户。
第二问:两种流量结构,你选择哪一边?
进店20人,20人都消费,即100%精准客户。
进店100人,只有20人消费,即20%精准客户。
在创造同等销量、同等利润的前提下,我相信睿智的你们一定会选择后者——100人进店,20人购买。因为还有80人虽然没消费,但这就是所谓的“潜在用户”——关注,就有机会形成购买。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客流进店,第一次购不购买反倒显得次要了。
第三问:有流量是不是一定能赚钱?
有一种互联网思维认为,商业模式清不清晰没关系,只要流量充足,赚钱自然水到渠成。
同理放诸门店经营,客流是不是代表了一切?
很显然,再多的客流,没有“变现”,终究只是浮云。
正如“小米”。很多人说,“小米”是依靠互联网流量打造出的品牌典范。然而,从“博眼球”到“被大众认可”,“小米”终究所依仗的,是源自产品的极高性价比。
门店的经营不外乎此番道理。我们策划吸粉裂变的营销活动,正是用“福利”为门店引来客流;而花了钱“买来”了到店客户,如何刺激其他的购买欲望,则要看产品品质与导购的销售功力;最终,客户“买多少”,又取决于门店关联销售的策略布局。
所以,经营者们,关乎“流量”的这笔账,你想好该如何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