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不只有一缕缕轻柔的微风,大风大浪才是它的常态。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拥有爱情,却又不被它所束缚;自由自在,唱一首温柔到心间的歌,采一篮漫山遍野的花儿。这是属于张一曼的生活,容易满足,容易感动,容易幸福。
一周时间循环播放《我要你》,喜欢它温柔的歌词,喜欢任素汐细腻的嗓音,更喜欢它在电影《驴得水》里轻轻响起的时候;撩动人的心弦,让人暂时忘却所有肮脏的、不堪的、恶毒的情绪。
1942年,是电影开场出现的年份,时间总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它让我们想起了那一年关于中国的所有记忆;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被称为 饥饿的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不断打压,内外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像一曼这样的女子,如何被保护被成全?
残忍现实的生活,没有人能够抗拒;就像周铁男无法抵挡子弹的威严一样,最后活下来的他,除了一声声的哀求,别无他法。
电影里,有戏谑的音乐,每每响起,就像一场场闹剧开场的提醒;驴被谎报成一位老师,这是对当时教育事业的一种讽刺。
“学做人”、“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这是写在三民小学墙上的字,让人感觉意味深长,这或许是对电影中人物的反讽;几位老师,并没有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却肩负着教书育人这样一种伟大的使命和责任感;我们在21世纪看着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不由得发出叹息。
污点可能是因为一个人一时之下的贪念所留下的,但是,他却可以跟随你的一生;特派员在形容铜匠时,用了 最干净 这三个字。
的确,在没有混进这趟浑水之前,铜匠是干净的、天真的,是那个 以为照相就代表死亡的人;他是聪明的,但因为教育的缺失,他看上去老实的同时又带点傻劲,他没有文化,但与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相比,他是善良的。
铜匠性格与人物形象的转变,是必然也是偶然,如果没有张一曼的一句“你在我心里只是一个牲口”,或许他不会这么的绝望,但是,在那饥饿的中国里,在那封建愚昧的社会环境下,铜匠的改变是必然的结果。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把我们最想看的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样,它也可以把我们最不愿意直面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无法躲避,无法逃逸。心里最柔弱的地方,紧紧被它抓住。
或许是人心转变的太快,让我觉得猝不及防。
明明昨天还是那个 对着一曼满脸柔情、说着动人情话的老裴,却因爱而不得,将对一曼的爱化为了世界上最恶毒的话语,去中伤那个他曾经想和她过一辈子的女人;瞎了眼,还是爱错了人,感情里找不到最终的答案,只是愿意与否的问题。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正午,一曼穿着美丽的旗袍,剥着大蒜,唱着情歌,真是让人好生心动。
有人这样形容张一曼:“她真的不好看,但是真的好美。”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它真的算不上国际大片,但是真的好打动人。
“你根本不是放荡,你就是太单纯了。他们不懂你,才会那样说你。”
“我就是想活的自在一点。”
以前听人说,爱是付出,是不求回报,是只希望爱的人好。
后来觉得,爱是占有,是自私的,是希望在爱的人身上有所得。
因为不能全身心的占有一曼,不能完整的得到一曼的心,所以两个男人打着爱她的幌子,尽情的肆意妄为的伤害这个女人。
一曼往自己脸上扇的一个个巴掌,深深的刺痛着每个在场观众的心;她在那一刻,变得渺小无力;泪水模糊了双眼,在她眼里,我们看到了她向往的美好生活。大家回到了最初的样子,身上穿着她亲手做的美丽衣裳,生活还是和谐愉悦的。
《驴得水》不是一场美梦,没有浪漫动人的爱情,没有慷慨解囊的人性,它直击人的内心世界,把人想藏起来的欲望、贪念、执拗、污秽,通通找了出来。
它不是一部治愈片,受伤的人看了只会更受伤,但是,它可以为你以毒攻毒,毕竟,人总是要经历一些自己从没有遇见过的人性,不然还以为世界真如童话般美好 。
随着一声枪响,一曼离开了那个肮脏的地方,那个被剪短动人长发的女人,那个伤痕累累的女人,她把自己捏碎在了人间。
她可能会化作山间的一朵野花,并且一定是最美的那一朵,但我希望,它不需要太妖艳,有一种朴实的美丽足矣;它不被外人所打扰,只管静静的开,静静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