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通过阅读,我得到了什么?
少时便知王国维先生对诗词的三重境界。一直也以为我懂。
找到了方向,去努力拼搏,到最后,原来人生,就这么回事儿。
至于其他,看过已然忘记了。
这几天重新阅读,也是在他人的提示下,走了进去。
我是介于真和虚之间的,没有道家的识微,也没有今日哲学的逻辑思维。灯火阑珊的那人,是这一路走来,明灭变换,无数相遇一个印象罢了。还是比较偏爱思虑一些梗,也就是王国维先生开篇命意的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我于诗词是不通的,至于鉴赏力,几接近于零。也只能胡思一些所谓的境界。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无我之境。
为什么呢?
陶渊明曾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他日常的生活是潦倒的,饥寒交迫。试问,一个郁郁不得志,生活艰辛,被封建社会裹挟的文人,是如何表现的呢?他又应该如何表现呢?
他的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优美的意境。他是忘我的。于苦难中的这个人,可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不相干的。
隔与不隔呢?
不隔,是一幅灵动的画面。情真意远景明是谓不隔。浑然天成,境界到了,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接近完美的意境。
隔呢,是一种手段。多了些工巧气。隔,是为了不隔。也有些像是缘木求鱼。当然,对于高手来说,是没有隔与不隔的。只有我这种不懂的,才会瞎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