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关读书与写作的事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有的说:读书就是为了有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否则,读书还有什么意义;有的说:人不能为了某种目的而读书,读书的乐趣在于陶冶情操,在于无用,在于精神享受。
偶然翻看到作家汪曾祺描写家乡的故事,总是被他那极其平淡的语言所打动。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息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跃进水里。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打鱼人打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箍,把鳜鱼扔进船仓,奖励给鱼鹰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的,转身又跳进水里了。
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出一条大鳜鱼上来,鲫鱼还在挣扎,早被打鱼人一手捞住了。遇到这样的场面,鱼鹰和看打鱼的都很兴奋,倒是打鱼人显得不动声色。”
不知道的,读过这段描写,跟邻家大叔讲的故事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语言平淡无奇,看不到一点波澜。然而,这是大家的手笔,是大作家讲的小故事。
我常想,我们刚开用心读书的时候,总想一下子读完几部大块头的经典名著,并写出几篇惊人的读后感。可是,我们常常事与愿违,大块头的书不但没读完,惊人的读后感也写不出来。如果我们都能像汪曾祺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写起,用平淡的语言把话说通说顺,就不愁写不出来“长篇大论”。
我们常犯的低级错误是:我们总是眼高手低,读书,看不上短小精悍的“鸡汤文”;写作,又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曾记得,北师大王力教授说过的一段话,至今仍深以为然。他说:写作不要总是追求什么波澜。第一是平淡,第二是平淡,第三还是平淡。
当我在海边游泳和垂钓,我看见海潮来时波澜壮阔,海水一浪高过一浪;海潮退时大海又重归于平静,像一池平淡的湖水,连一条小鱼跳出水面都会掀起阵阵涟漪。不由得想到,还是让自己回归平淡吧,所有的波澜壮阔都是暂时现象。
我很欣赏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平淡,我的写作理想就是如何模仿他的写作方式,用平淡的文字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