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园全是林立的写字楼,满街匆匆行走的上班族。几天前发现公司楼下设立了两个 K 歌亭,咋一想,谁会在这里停留唱歌呢,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
女朋友告诉我,上班族压力大,K 歌可以释放压力。问了几个朋友,了解到在广州办公楼附近也有 K 歌亭,但他们从未见过有人使用,只在商场里偶尔看到情侣或几人结伴使用。
办公楼附近、商场中,理论上 K 歌亭的投放挺精准,但为什么很少人使用呢?亭子的设计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留意上图)它仅在侧面布置了窗帘,正面(使用者的背面)是没有窗帘的,侧面的窗帘也只是为了旁边亭子使用起来互不干扰(一般会紧挨设立 2-3 个亭子);对亭子的隔音效果是没预期的,也没见到对其说明和宣传。这两点就会给人「暴露在大庭广众下唱歌」的感觉,因为害羞而不敢尝试。
设计者对隔音效果的说明和宣传可能有所忽视,但我不认为同样忽视了正面没有帘子的问题。相比给使用者创造私密性,战略性地选择了曝光 K 歌亭,在有人 K 歌时格外吸引路人注意力。但用牺牲使用者的私密性选择曝光,真的能换来更大收益?
想起好多年前流行的大头贴拍照机,因为在机器外布置了窗帘,使用者「钻进机器」后可以毫不顾虑地摆 pose,不会觉得害羞。不论在商场还是地铁站,都见过不少人使用它。(图片来源于网络)
曝光和私密性是矛盾的?有窗帘不代表它就是个黑盒,窗帘就是个很好的广告牌,比如在上面用插画表现出使用者 K 歌的模样,同时配上对比度高的颜色,甚至可以让亭子内的灯光闪烁起来。
用户体验与商业平衡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是视产品或公司的不同阶段、不同使用场景等因素综合得出的最优解,K 歌亭的做法我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