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才16岁的韩寒,写下了他引以为豪的《杯中窥人》,那个沉落杯底的纸团,让他看透了人生。如今,近乎20年过去了,而韩寒却没有沉下去,他似乎也从没有沉下去!
有些人,看来是注定不会沉沦的。
一
午后的一个艳阳天,望着外面芭蕉冉冉,风吹树叶森森作响。
这本是一个极惬意的午睡时光。但此刻,我却枯坐在会议室里,参加着冗长的培训。
我舒了舒肩胛,扫了一下周围,有的人打着哈欠,有的人打着荣耀。
尽头站着的是这次培训的主讲人,虽看不清他的面容,但声音洪亮有力,让人感觉精神满满,显得与沉闷的气氛格格不入。
听着这激情有力的声音,不觉心下佩服。
每当见到这样的人,总能把你带动起来。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小细节。对面一个人把一张纸揉成一团丢进了面前的一个盛有大半杯水的透明杯子里。看来他也是百无聊赖呢。
看着那一个小纸团浮在水面之上。瞬时间,一个熟悉无比的场景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这不就是当年韩寒看到的那个让他写出《杯中窥人》的场景吗?
在那个场景里,他看到了那个纸团沉入了杯底,然后他的那篇《杯中窥人》浮出了水面。
二
阳光暖暖地射进这间会议室,慵懒得实在让人打不起精神来。
除了那个依旧精神矍铄的主讲人。
我似乎是用尽了毕生最大的气力,笔记再也无力记下去了,这眼睛眼看就要睁不开了。
正当要合上眼睛的那一刻,一眼瞟见刚才丢进水杯里的那个小纸团,它依旧浮在了水面上,丝毫没有下沉。
心想奇怪。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表,时间已经过去半小时了。
我有点惊讶。这张纸团怎么不沉下去呢? 还是这张纸有什么不一样吗?
想着想着,韩寒又出现在了我的脑海,我突然感觉不困了。
当年的韩寒,一个16岁的少年。因为一张纸团的下沉,他似乎就已经看透了整个人生。
我忽然好奇了起来。如果当年的韩寒,看到的是这张纸团没有下沉。他的《杯中窥人》最后会如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有些纸,难道偏偏就不会下沉吗?
我又下意识地看了看尽头的那个主讲人。
还算是年轻的一个人,但给人一种久经世事的沧桑感,我想尽力看清楚他的模样,但偏偏就是看不清。
听公司里说,这个人是我们这个行业近几年很火的一位。年纪轻轻便很有本事,成绩斐然。也令许多业界前辈都刮目相看,称赞不已。似乎这次公司请他过来主讲这次课程,也是花了重金的。我以下越发佩服了他几分。
我看了看他,又回过头看了看那张依旧如故的纸团。
想着韩寒!
三
韩寒退学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
给韩寒办理退学手续的老师问他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已时。略显单薄的韩寒坚定地说靠他的稿费。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嘲笑,在偌大的办公室间回荡。
每次看到这个故事,便对少年韩寒抱以深深地同情。
但如今再想起来这个片段。我似乎又觉得韩寒压根儿就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或许他本就志向高远,根本不在乎这几声嘲笑。也可能在他的心里,他更加嘲笑眼前的老师们。
他们虽然端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但在韩寒看上去,他们已经如当年他见到的那个纸团般沉入了杯底。
韩寒用后来的人生向这个世界表明,他没有辜负他当年的这一份骄傲。
虽然我们都不知道退学后的他,在当初的日子里,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苦。用努力两个字来形容我觉得真是太浅了些。
退学事件本身是不值得提倡。这话当初从清华大学退肆业的高晓松也说过。但他俩这样的人,内心本就对这个世界与自己的人生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有一种追求的方式是我们所理解不深的。他们的人生格局使得他们的退学,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上生活这所大学,并且没有阻碍他们的人生进程。
我们要看到他们虽离开了学校,但从未放弃刻苦学习!比千千万万在校的学生更认真更努力地面对着人生。
四
窗外艳阳依旧。但这个时候我已感觉不到一丝的睡意。
我忽然有了一种紧迫感。
一种被身边越来越多努力的人包围着的紧迫感!
那种努力,并不是你我很自以为是的努力。
那些很牛的人,流传他们的努力方式: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写方案;
年会狂欢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改合同;
高铁上、机场里,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
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他们肯定都知道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天赋+运气+努力!
但他们从不怀疑只有“努力”才是这个公式成立的根本。
他们从不幻想“天赋”、“运气”这类字眼会无缘无故地垂青自已。
他们知道要想在这个社会上不沉落下去,只有把自己打磨得更有力量,才能让自己浮在上面。
有些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们懂得那公式里唯一能自我掌控的要素是“努力”,并从不放弃。
鸡汤里说“当看到比你优秀的人还在不断努力时,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们小半辈子是喝了不少鸡汤,但似乎没有吸收到什么营养。我们一边被这碗鸡汤鲜得雄心万丈,一边拒绝着一份份上六天班、朝九晚五的工作。
如果不是鸡汤有毒,那就是我们有问题。
在很多人眼里,加了个班,便是努力。起了个早,便要晒个朋友圈。熬了个夜,更恨不得一年到头挂在嘴边,使得人人都知晓。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努力”,而在真正努力的人眼里,只是行业的常态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每周60个小时的工作量是标准配置。
那些自认为努力还自我陶醉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真正努力的什么样子!
正如科比布莱恩特说的,在凌晨4点钟的时候,他已经去练球了!
五
看了看那张纸团,依旧浮在水面之上。又扫了扫周围,大部分人的眼皮已沉了下去。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参加培训的气氛。你管你讲,我管我睡。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但有的人偏不!就像那个尽头的主讲人。
他不会看不出坐下听众们的慵懒,但他依然尽他最大的努力,认真讲好每一段!
我能看出他是一个真正努力、一丝不苟的人。
我们的努力,可能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个起点。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大部分的人往下沉,而小部分的人往上升。
他们看似每天微不足道的努力,恰恰是在5年10后与我们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
在这个草根逆袭的时代,真正努力的人,必将得到回报。
那些在你眼里如一个纸团般微小的人,可能只是现在裹了一层泥沙,你没有看到那其实是一块金子。
他们只是一时未被发现,他们亦或在千千万万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个淘金者。
他们必将洗尽铅华,发出金光。
古语说:天助自助者。
他们虽没有天赋,但他们会有天的帮助!
六
我想韩寒与那位主讲人,应该便是我们身边真正努力的人。
我们呢?是喝了一上午的茶,午后再拿着同一个茶杯,坐着等待培训开始,听听睡睡等下班。不会去想这个主讲的人,昨天是在忙些什么,是几点睡的。今天上午又讲了几场,下午还有没有,晚上是否还要飞去外地,明天还要继续奔波等等。
可能他们与我们当年一样平凡。不同的是,如今他们已身手不凡,而我们依然甘于平凡。
热血的也曾豪情万丈,只是从没有做到把自身炼成真金!
人生却就这样一天天地溜到了今天。
正在感慨着,突然,水杯中的那个纸团,被那个主讲人取出。我听到他十分庆幸地说了一句:还好还好,这张纸的质地不怕水,没有沉下去,不然,纸上写有的重要信息便看不到了。
果然,这是一张与众不同的纸,这杯水没能浸湿了它。
待我再定睛看看那个尽头的主讲人时,这张脸此刻却是如此地清晰,而且让我惊讶,这不就是韩寒吗?
那激情有力的声音,是如此的真实!
我的心绪还未定,忽觉一阵天旋地转、山崩地裂,似乎是要从椅子上翻倒下来了。
眼眼朦朦睁开,阳光照在身上。我定了定神,原来是个梦。
是午休时间。
拿起手机看看几点,点开那画面,却是停留在韩寒的那篇《杯中窥人》。
环顾四周,舒了舒肩胛。有人睡得很沉,有人依然工作得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