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忙碌”的人。他们每天事情安排的很紧密,可就是做事得不到什么效果。比如上学的时候,想把英语学好,买了一本词典刚看几页,就听别人说死记硬背没用,赶忙又去买了一本真题。
又比如现在好多女士为了身体塑型,都去报了瑜伽班。可没曾想,课程去了好多次,却一直不见身材变好。这两种行为是两种做事模式,学英语的行为是苍蝇模式,而练瑜伽的行为则是蜜蜂模式。我们不知不觉就使用了这两种模式,到底哪个模式对我们有用?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的一个实验给出了答案。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让瓶底朝着光,小蜜蜂们会一刻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飞舞,一次次撞到瓶底,哪怕力竭而死。而苍蝇则在瓶子里乱撞,不一会,就能从瓶口逃之夭夭。但当把瓶子放在暗箱中,只开一个小孔透出光亮对准瓶口时,向光性好的蜜蜂们往往可以更快脱身。所以做事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事情的外部情况,扬长避短,才能领先一步。
开头说的学英语、练瑜伽的事,为什么没有达到效果? 是我们的学习模式出了问题。我们一开始使用了蜜蜂模式,在对一件事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听取各种意见,好不容易花了时间和精力有了点积累,又发现更好的资源或模式,从而产生犹豫不决,甚至走回头路。在迫不及待的回到苍蝇模式后,心中总想找到最佳路径再开始,一直在原地打转转,看着整个人忙的很,最后却只能面对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那正确的做事模式是什么呢?在一件事开始之前,应该先用苍蝇模式,多了解,多试探,找到自己的入手点。然后使用蜜蜂模式,找准一点,深入研究做下去,直到有实质性的进展。如果遇到困难的问题,或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瓶颈,可以再切换到苍蝇模式,多角度选择解决路径,找到核心点后再用蜜蜂模式突破。所以,一个人的目标是固定的,但做事的方式则需要不断切换,根据情况调整,因地制宜。
煲粥总结:要想办好事,就要把这两种模式交替使用。先面后点,扬长避短,还要有足够的坚持和耐心,做事的效率才会高,想达到的效果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