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法】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著
【法】克里斯·迪·贾科莫/绘
李旻谕/译
前几天跟一位妈妈聊天,她说希望孩子自己讲故事,而不是总是听她讲。今天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就做了个很好的示范,看她是怎么一步步从自己讲引发出孩子自己的故事的。
读这个故事就好像是邻居家的妈妈在讲她的故事一样,就是家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妈妈忙了一天很累了,精力旺盛的孩子缠着妈妈不依不饶,非要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呢,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是三个故事的组合。妈妈讲的故事,孩子讲的故事,妈妈与孩子的故事。最妙的地方是这三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了一起。
今天我想撇开故事,我们分析一下这位妈妈是怎么一步步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
第一步:声东击西。
抛出一个孩子可能听腻了的故事名字,妈妈说的是“一个想要移山的小蚂蚁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孩子已经听腻了。孩子说:“又来了,你老是给我讲蚂蚁的故事!”妈妈说:“难道你想听我讲龙的故事”。听起来,龙的故事一定是曾经被嫌弃的。结果愉快的决定了要讲龙的故事。我在想,龙的故事才是妈妈真正要讲的吧。如果直接说讲龙的故事,没准又会被嫌弃。
第二步:故意讲错。
妈妈开始讲了“从前,有一条善良、会喷水的小龙”,孩子马上反对,“不可能,龙都不善良,它们喷的是火,不是水”。妈妈跟随孩子的想法,“小龙因为喷了火,喉咙不太舒服,就去看医生了,乖乖地张开了嘴”。孩子坚定的认为龙是很坏的,它会朝医生喷火,医生的衣服烧着了,就赶快往河边跑。妈妈继续顺着孩子的故事往下讲,“医生灭完火就回家了”,孩子继续反对“不可能,医生不可能马上回家,”,这时妈妈并没有反对孩子坚持自己的,而是很又耐心的问:“哦,是吗?这又是为什么呢?”由此孩子的话匣子彻底被打开了,妈妈从讲故事的人,变成了听故事的人。
第三步:认同感受。
妈妈这时已经变成了听故事的人,像极了说相声的捧哏,孩子讲到精彩处,并没有去干扰,补充自己的看法,而是倾听,并随声附和,“一只鳄鱼?”“哇!可怜的医生,一定很疼”,仿佛故事里的事情说的都是真的,孩子讲的荒诞离奇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被认同下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情节。如果当时妈妈打断了孩子话,否定孩子的看法,或者添加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就会完全不同了吧。
第四步:装睡。
读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装睡过吗?是不是会心一笑。反正我是装睡过的,因为孩子太能说了,我要是不装睡,她能讲到天亮。孩子看到妈妈睡着了,也躺在妈妈身边。最后一个画面,妈妈搂着孩子,睡着了,我想这时妈妈是真的睡着了。妈妈和孩子的嘴角都挂着甜甜的微笑,这就是亲子共读的魅力吧。
一个好的讲故事的妈妈,不是声音多么美好,语言多么流畅,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想象,去惊讶,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