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过的怎样,有两个衡量体系,一个是外界评价体系,另一个是自我评价体系,这两个体系并不完全独立。
进一步说,你更看重哪一个评价,会决定你在做人生众多选择题时有何种偏好。
只在乎他人看法而没有自我评价的人,以及只在乎自我评价完全不受他人影响的人都是不存在的。
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两种价值偏向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优劣,而当我们有意无意的看重某一点时,又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何种影响。
我们着重说偏向于重视外界观点的人。
比如在面临选择时,会做出更符合周围人价值观和看法的抉择,为此愿意相对放弃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绪,甚至直接放弃思考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这里的“周围人”可以是父母、老师、大咖、朋友,也可以是路人,甚至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流行趋势。
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一个甚至多个阶段,是很在乎他人评价的,也很容易受他人影响,例如童年时,青年时。这些成年之前的塑造阶段我们不作探究,我们只关注,若在成年之后,如果有着更在乎他人看法的价值观偏向,会有什么优势,什么劣势。
偏向重视他人看法的人,往往有着很好的教养,性格谦虚,态度温和、很容易融入别人的圈子,而且细心体贴,总能照顾到他人的情绪,总的来说,属于“情商”高。
这种价值观最大的优势,是不会轻易丢失向身边人学习的机会,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践行者。
但凡事都有个度,过于在乎外界评价体系,极端的例子就是“滥好人”,这是一种以满足周围人的要求来体现自己价值的选择,这绝对不是没有勇气不会拒绝这么简单,要知道,很多事情看起来不艰巨,但是耐不住多而杂,是会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的,如果不是有着“助人为乐,帮人帮到底”这般的信念,是做不成“滥好人”的。
但是,这种过于重视外界评价体系和他人看法的价值观的劣势很多人都忽视了。
再举一个现实例子:
我认为,现在的明星大咖,因为移动互联和消费升级等缘故,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大大拓宽了我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前所未有的能有种与他们拉近距离的感觉。比如我自己,就在[得到]上面订阅了几乎所有专栏。其他平台,只要是我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付费,从来都不会吝啬,但是在我消费了这么多知识商品之后,我深深的发觉到这里面有一些非常值得警惕的地方,我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那就是:
没有一个知识平台会为你的消费真正负责。
换句话说,他们不会为灌输到你脑中的价值观所引起的后果负责!
很多甚至几乎所有名人大咖的言论和建议都是没有针对性的,更没有照顾到因材施教,以及每个人的不同,他不管自己说的话和建议,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哪怕他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帮助到受众。但是因为骄傲、因为权威,甚至因为合作业绩压力,他们总是义正严辞甚至苦口婆心的在劝大家做一些事,养成一些习惯,选择一些方向,我们这些虚心的人,付了钱后认认真真的听,做笔记,写留言,然后践行。即使我们交了钱,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霸王条款比如不能退订不能打分等等,仍然对学到的知识和开拓的眼界心存感激。
但是,他们的思想种子对我们人生负面影响的隐患也万万不能小觑。
从技术上和成本上,让每一个老师对自己说的话和所引起的后果负责也许是不现实的。
但是你想想,他让你去学编程,给你举了没有基础却逆袭成功的案例,但是你明明没有兴趣英语数学也都不行,你说你学还是不学。他说让你投资理财定投炒股,你开始钻研各种炒股书单,他倡导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你开始刷书单买书如山倒,他建议要行万里路体验各国风情文化,你开始制定旅游行程,他说艺术修养是未来关键竞争力,你开始了解各种名画名作。如此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姑且相信这些全都是对的,有益的,但问题是,你如何选择?因为你每天的时间是固定且有限的啊。
我们的人生我们要自己负责,比起相信老师们的所说所言,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是谁?我们有什么特长?以及我们应该放弃什么?
一定要相信自我,而不是人云亦云。当我们被名人大咖的看法和建议所左右,当我们被主流价值观所束缚绑定,我们也就失去了我们最最宝贵的:只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赋的可能性。
所以你一定要随时的提醒自己,并且把眼睛擦亮。
我相信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容易学习的知识价值都不大,所掌握技能难度与社会稀缺程度的结合才是择业思考方向,掌握难度越高,稀缺性越高,就业价值潜力越大,反之亦然。但是你也要知道,这种说法有把选择”技术化、专业化“的意思,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交能力,克服逆境的能力,创意思维的能力,领导以及激励别人的能力,等等等等,都是虽然不能用专业、量化来考量的能力,却是比无数可以量化的专业更重要的。可以说,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能量化,才有其特殊价值(如果你也认可未来任何可结构化的技能都会被数据智能算法替代)。
我不会在大篇幅的述说作为一个偏向自己内心评价和想法的价值观有什么优劣势。
我们只要提醒自己,在注意力争夺战的时代,我们更要向内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不要被舆论和观点之风吹的乱了方向,因为观点太多,注意力争夺战太激烈。
世上悲哀之事何其多,而“失去自己人生本有的可能性”一定是任何一个有理想之人的噩梦。
不要守株待兔等伯乐,更不必去寻找,挖掘自己的可能性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也许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只要想,我们就可以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
相信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一定有其价值,挖掘并绽放它,是我们此生的使命。
与君共勉
[原创于201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