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想成为一名老师,我也不例外(这样说来的话,职业规划这件事,我可是从小学就开始思考了啊。)。后来大学做了家教,也算"圆"了这个想法。
两次经历。一次是一个初一的小男孩,一次是初三的小班(十余人)。
01
给小男孩上课的时候是暑假,下午两点到四点。每次都是午睡定了闹钟特别艰难地从宿舍的窝里爬起来,骑上我粉色的自行车到食堂门口接他,然后到教室里给他上课。
这段路上,小男孩总是眉飞色舞(虽然我看不到后座上的他)地给我讲的"事迹"。初中、篮球、女生、花、表白……真是个美好的年纪。自信、张扬。这段路走了一个月,小男孩的故事也给我讲了一个月。
给他上课的时候,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最简单最基础的语法都不会。而且老是犯同样的错。小男孩倒是很乖的样子。(想来我们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悟大多如此吧。)我一遍遍不耐其烦地给他讲。(想起对比之下,我给弟弟讲课的时候,是有多么不耐烦。)
有时候给他布置了回去要记忆和要完成的作业,第二天来都是没做。我就改了策略,陪他在教室多待会儿,时间基本上延长到快五点,等他背完或者做完,并且后面进行相应考核或者讲解。
记忆里,小男孩做题的时候,总算不再几乎全错,一些基础的东西也逐渐掌握了起来。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然后就道别了。
小男孩的爸爸是食堂早餐窗口的叔叔(我一直觉得他很有明星脸)。从那之后,每次我去食堂吃早餐,叔叔都极其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如果我去他的窗口点早餐,他总是不收我的钱,即便在我的坚持下,也只收一块钱左右。
我一直不敢问,L的成绩还好吗?最近怎么样?尽管我的心里一直觉得我应该问。可我怕我教的不好,怕对不起那份热情和信任。于是一避再避,也会刻意地避免去叔叔在的食堂。
02
后来,机缘巧合,去教了一个初三小班级,十余人。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在上英语,那个热闹温馨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我很怕自己招架不住,也怕自己融不进去。
第一堂课花了很长的时间预演,一遍遍在教室里演练要说的话,要讲的课。奇妙的是,这是一群可爱却又很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赋予我的东西甚至胜于我教给他们的吧。
有总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南哥让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避免被他问住,有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一鸣惊人的小五,有精通电脑在我打印遇到问题时帮助我的暖男晓迪,有活泼可爱充满青春活力拥有灿烂笑容的小熙,有用功努力小测总是90分以上的胜男。他们爱笑爱闹,个性鲜明迥异,同时又暖心懂事。说起来,是跟我这个90后不一样的00后群体了。
我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比预期的少了非常多,一开始挺郁闷的。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准备。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我忽然不再所谓,因为这份责任,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他们唤我一声"老师",我便应当倾尽所能。
可我为他们所做的还是太少太少。才明白曾经的老师们,站上三尺讲台,是多么不容易,那一声"老师"是要多么努力才能承受得住的信任啊,那一份厚重的沉甸甸的责任心要如何的能力才能对得住啊。
写在最后的话
写这篇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大学四年的我,那时候真的是把许多事情当成了体验,努力去经历,努力去成长,虽然因为能力有限,时常感到害怕、紧张、恐惧,可是那一份挑战自我的勇气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越长大似乎越来越功利了,好像付出力气就一定是为了看得见的收益。
还是那句话。
成长固然是好,但,勿忘初心吧。
- end -
文:蛋蛋/图: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