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感知层。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口音、穿衣风格,这个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脸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你与别人的接触交往,其实都是被角色所控制,例如对方是你的同事,你们接触基本都是浅层关系。或者对方是军人,医生,公务员,你与他接触能明显看到他身上的角色痕迹。
我们大多数的关系仅限于到第二层。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财富资源,人脉医院,精神资源)我们可能曾经很多时刻同时处在同一个角色当中,比如说我们曾都是学生或小职员,但是由于财富、人脉、家庭背景的不同,在未来会进入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当中。
其实到了资源结构层,很多人已经不会观察与判断了。只看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或者问一些非常表面化的问题,工资多少,是否有车有房。这个叫做只抓住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是非常低级的。
如果一个人只基于对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车房工资),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么这个人是没有办法和别人进行深层关系的。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也就是一个人的内核,一个人的存在感。
存在感对人类就像是生存对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狮子为什么去咬长颈鹿呢,是因为饿,要生存。其实它也很吃力,很勉强。一旦它吃饱了,它就很满足,很愉快。而人类呢,为什么焦虑,不安,上窜下跳,是因为他的存在感没满足。很多女人在一段关系中,如果爱人给她很清晰的存在感,她就会很满足。而男人在关系中找到存在感并不满足,而需要得到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就像是生存在驱动着动物奔波撕咬,对存在感的需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推动着人类不断的找人找事找钱,来满足自己,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动物在奔波撕咬中会强化自己的肌肉,而人类也是再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中扩充自己的能力圈。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能力圈也不在扩充了。因为扩充能力圈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狮子去撕咬羚羊,它也会挨打的。
如果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甚至改变自己的外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但如果你是要结婚,你要投资一个人,或者你要选择和某个人成为长期的合伙人。那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的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感知层,角色蹭,资源层,能力圈,存在感,要了解自己最在意哪一层,再不能忍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