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里有学生提出何谓仁?夫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仁呢?方法是什么呢?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在这里他指出了达到仁的方法,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自己想要立起来,也要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想要做事成功,也要帮着别人一起成功。
仁的反面其实就是恶。在不欲方面,也是类似的做法,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你自己厌恶的东西,那你就不要去在别人身上施加这样的影响。
比如颜回就说,希望自己:不施劳。
其实如果真的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就不会是个恶人,而是会是一个仁人。
我们看到在一些特殊的年代里,很多人把一些伤害强加在别人身上。那这就是恶,这就不是仁。
很多人说我是不得已呀,我也没有办法呀!可能他确实也受到了胁迫,威胁,有一些逼不得已。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仍然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然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怎么做确实是很难的。
比如说三国里面那个谋士徐庶当年就是被曹操胁迫,曹操抓了他的母亲,威胁他要离开刘备为曹操所用。他在被逼无奈之下也离开了刘备,但是却没有为曹操所用,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为了表达对刘备的歉意,他又推荐了诸葛亮。这只能说是一种折中的做法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到了徐庶的为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很多善良的人,他自己很饥饿,没有多余的粮食吃,但是看到另外一个同样饥饿的人,他却愿意把自己的粮食分一半给他吃,这就是仁。
现在的教育,非常的提倡竞争,横幅上写的:多得一分,干掉千人。
很多人对这句话提出了诟病。
但是,高考的客观实际难道不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吗?想要考清华北大,有时候一分之差都考不上呀。
己欲立,己欲达,有可能这个学生就是想要完成自己的一个远大的目标。那么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一个竞争的现实面前,他只能是拼命的往前跑。多得多拿一分就可以多跑过1000人。想要入围清华北大的名校,那他要跑过多少人?其实这个是可以算一下能算出来的,要跑进前多少名,对吧,才有可能上这两个学校。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还能够立人,还能够达人,能够想到去帮助别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觉得这就非常可以了,二者并不违背。
说这话的这位李松同学,他其实想表达的只是说时间很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但是并没有说他不愿意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实际上很多的胜利都是团体的共同胜利,而不是单兵作战,某个人的胜利。
战友之间相互的促进,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借力,鼓劲,都是进步的动力来源。
很多人他的成功是因为遇到的一群积极正能量的人,遇到了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组织。
这样的组织里,往往每个人都在为平台做贡献,充满了感恩和赋能。
这样的组织里面,成人达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承。比如很多优秀的教授,科研人员或者医生,他们因为在前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帮助,然后使得自己迅速的成长,当他成长为有能力有实力的人之后,他开始去把这样的爱传递下去,再去赋能他的学弟学妹们。这其实是很多名校以及著名的医院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我们从一些名校校友的捐赠记录上就能看出来这点。经济方面其实只是校友回馈学校的其中一种表现,其他方面比如说在资源机会的对接等方面可以想象的空间就更大。
如果你现在没有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那么你真的可以去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去找到一个这样的环境?
又或者其实你已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但是你自己没有主动的去融入。
最后,仁者爱人。
孝悌为人之本也。
一个仁者他要爱别人,要对别人好,为别人好。
那首先就要对身边的人好,对父母好,对兄弟姊妹好。要孝顺父母,要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