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随遇而安是自己性格的主色调。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总会有些不知所措。通过小心翼翼的观察和探索,试图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原有的规则,试图让自己能够快速融入到新的环境,试图让周围的人认可自己。所以,自己成为一个平易近人、随和、合群、有原则的人。但同时,自己也成为一个缺少存在感、个性和决断力的人。这种讨好者心态在一个缺少变化和竞争的环境里,其实也是不错的体验,也可以做出一些工作成绩。但当变化来临之时,隐含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长期以来,自己安然自若,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每天按照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原则平淡的生活。直到来海淀挂职学习,经历了思想的碰撞和启迪,终于打破了自己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平静的内心被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波澜,被本我的觉醒掀起惊涛骇浪。
通过和他人的对比,意识到随遇而安的自己忽略了内在追求和自身成长。很偶然的一次交流,意识到自己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回想往事,又可悲的意识到自认为的优点也不一定可靠,自己的讲原则不也会被他人看作不懂变通么?之前也意识到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的格局不够高,看不透。当一个人的格局得到提升,看世界的样子就会焕然一新。回想过去,大把的时光在碌碌无为中流逝,在休闲娱乐中溜走,真实太可惜了。
刚开始写本文的时候,认为环境因素对自己影响很大,过于安逸、缺少激励和缺失榜样的环境导致自己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动力。但通过思考逐渐发现,自己的内生动力不足,目标不够明确坚定也是非常主要的因素。互联网的时代,空间的距离已经不再是壁垒,只要想交流,总会找到希望的机会。
身为山区县的乡镇干部,外出挂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半年的时间,既不像参观似的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也不像培训一样灌输知识、循规蹈矩。繁华的北京孕育着各种各样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激发起我沟通和求知的渴望。和原先生活暂时的别离,减少了很多束缚、牵绊和纷扰,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探寻和审视最为真实的自我。
(一)第一层次的收获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半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半年的回忆却如时光烙印深入灵魂。转身凝视,我获得了什么?我可以带回去什么?积累的经验,结识的朋友,开阔的眼界,还是发现的差距?
1、经验:以观察者的视角审视工作。身在其中和身在其外,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挂职的前几天,在组织部等待分工,看到了小C指导小W和小Z的工作,就激发了我很多的想法:传帮带是培养新人的重要途径;让新人亲自实践之后再予以指导是很好的传帮带的方法;不同的思考方式对学习速度有着巨大的影响;树立部门的权威性和自豪感很重要;组织部门是一个高效的、权威的、讲原则的部门。
从重点参与的换届选举工作来看,体现出当地工作的主旋律和标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合力攻坚迎难而上、严把程序认真负责。在我的印象里,以前很少从这个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是当事人,被思维的局限性限制了视角。而在挂职工作中,会不自觉的将两地情况进行比较,会从参与者和旁观者两个角度思考同一项工作。
2、朋友:结实了许多良师益友。同住挂职舍友、单位同事、老乡、We聚俱乐部、参加活动认识的朋友等。半年的时间,因生活、工作、同乡、同学、爱好等形成了一个新的交际圈,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感受了另一种生活。这让我意识到三点,一是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二是不同的环境积累到人脉资源的层次是不同的;三是想要向更高层次的人学习,自我提升和主动创造机会是不可或缺的。层次悬殊,就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没有共同的话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没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孔圣人也是不教的,一方面不经思考的问题大多很肤浅,让人不屑教;另一方面不经思考,他人想讲明白很难,自己也很难悟到高深的内涵。人都希望和更高层次的人交流,但高层次的人主动俯下身子主动交流是小概率事件,“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层次越高的人越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当然,也必须要认识到,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帮助他人,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求教的事情而诚惶诚恐。虚心求教才是正确的做法。
3、眼界:科技的发展犹如科幻。来到北京,自然有机会到高科技单位、高质量展馆参观。通过参观航天城五院、百度、创客小镇、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世界的绚丽多彩和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4、差距:客观的差距引发感慨,思想的差距激励进步。国家首都和山区县城在科技、经济、认识、资源等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看到差距,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而我更喜欢去蹭讲座,一级是一级的水平,很多公益的讲座也很用心,质量很高,很有深度。思想上的启发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长远的影响。不一定是知识,更多的可能是思维方式。
(二)第二层次的收获
上述都是我的收获,是我工作的痕迹,是难得的经历和体验,也包含了很多的小故事。没有挂职经历,就没有以上的收获。但收获只有这些么?通过和之前工作的对比,我还意识到下面的问题。
1、经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合力攻坚迎难而上、严把程序认真负责。难道我们县的干部就不是这样的么?面对脱贫攻坚,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一系列举措,党委一声令下,不谙农事的党员干部不畏困难,不怕苦不怕累,走进田间地头“手拉手•帮秋收”。为什么当时没有现在这么深刻的感触?因为当时自己定位是执行政策的一颗螺丝钉,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细枝末节上面,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上心。
格局和视角对一个人思想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站位越高,认识的越全面,执行效果就会越好。相反如果将注意力聚焦在推诿扯皮、宣传不到位等负面细节上,就会滋生抱怨的情绪,进而产生工作的阻力。从一个另类的角度来看,一些“拍马屁”的干部,反而做出了一些成绩,为什么?他们的眼睛可能只是盯在领导身上,但由于善于揣度领导心思,正面的意义是会十分努力的将领导重视的工作干漂亮。借着领导的格局,也能取得卓有成效的事情。因此,对于领导来说只要一身正气,一心为民,不犯原则性错误的干部都可以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身正,不令而行”。提升自身的格局反而应该是更重要的事情。驭人只是术,自身修养才是其中蕴含的道。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收获:学无止境。干工作,不但要低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方向对了,很容易获得认可;方向不对,收获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会被评论为瞎忙。格局不够,只能拘泥于程式;格局够高,就可以大胆创新大胆决断。方向和格局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提升的。
2、朋友:在家乡自然是有朋友的,但存在几个问题:①虽然住的很近,交流却很少,朋友很多时候只是个念想;②熟人社会,谈家长里短的多,谈理想志向的少,自己很多时候融不进这种圈子,主观上也不喜欢这样的圈子;③感到志同道合的人极少,更准确的说是自己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④充满由内而外活力的人很少,要么冲动激进,要么暮气沉沉,要么浮于应酬。所以,在家乡的交流质量大部分时间并不高。在北京的咖啡厅,和友邦的保险经理人相谈甚欢,虽然我只是一名被推销者,大概是因为我想了解保险,而她们有很强的专业素养。NLP练习时的交流就更深入了。交流的质量和深度很重要。我喜欢和专业人士交流,他们可以把很深奥的东西讲的很简单,从他们身上可以获得学习成长进步的方向和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某些领域的专家,帮助他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收获:吃吃喝喝只是酒肉朋友,能碰出思想火花的才值得深交。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应该是思想层面的交流,没有共同语言,再好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互联网时代,不会缺少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前提是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大胆表达出来,有兴趣的人就会被吸引过来。
3、眼界:科技迅猛发展,在体验的时候会引起内心的波澜。但回到县城,又会很快的融入较为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之中。一时的感触只能算开了眼界,自己成长了多少更重要。我将收获划分为知识层面、思维层面和体系层面。走马观花可以得到少许的知识,体验感受才算打开了思维层面的大门,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将开阔眼界转换为自身的硬实力。可惜的是,大部分开眼界的内容都停留在很肤浅和表象的方面,由于不是专业人士,也很难深入。回家乡之后,自己能感受到的高科技大概率只会是已经实用化的科技产品。比如之前的手机支付,市场推广和覆盖得到的普惠,有些新鲜事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小县城是无法存活的,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来北京之后骑共享单车对我来说都是一重新鲜的体验。回去之后见到的,永远会和科技前沿存在差距,所以,要不断学习。
收获:世界很大,要经常输入新知识,既要注意广度,也要注意深度。要有一个规划,想明白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交流、思考、体验、输出,保证某些重点关注领域的学习深度。
4、差距:看到的差距的巨大的,看不到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看到差距是为了启示未来,发现思想上的差距更有意义,对自身的成长帮助更大。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出生之时都是一张白纸,用一生绘出绚丽的图画;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高度不一的踏板。家乡着力开展脱贫攻坚,保障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挂职乡镇着力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经济腾飞,他们脱贫攻坚任务的重点是和内蒙古的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不同的底子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是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合理策略。真正不好的情况是,有的地方认真自己基础差,落后就应该是正常现象,盲目自卑;有的地方认为自己基础好,就过度消费现有的优势资源,盲目自大。
收获:发现差距是为了促进进步;根据环境和资源确定对策;无论基础如何,进取心是最宝贵的资源。
(三)第三层次的收获
挂职最大的收获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 沟通的深度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 学习知识通往博闻强识,培养能力通往应对有方,放大格局通往改变人生。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 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出来,一定会发现自己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所有这些感触都是在向内探寻,所以想到了下面这些层次理论。
1、NLP思维逻辑层次,也称理解层次。共分6个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身份(个人的最高境界)、系统。我们在思考问题、沟通交流、自我认知时都会体现出我们的思维逻辑层次。从越高的层次思考问题,理解的就会越透彻。
较高层次的变化会对较低层次产生巨大影响。
[环境:何时何地]我在一所好的学校/我周围的同学都很努力(有优越感,可以激发一定的学习动力,但不能作为持久的动力)
[行为:做什么]我每天学习到深夜/我可以很专注的完成作业(学习的行为体现的是学生是否勤奋,但并不能决定学习的效果)
[能力:怎么做]我掌握了学习xx课程的方法/学不会xx课程(是否具备某项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是巨大)
[价值:为什么]我学习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学校/成为一名工程师(内生动力产生的源泉,形成了自己对学习的价值标准,遇到困难往往会主动想办法解决)
[身份:我是谁]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班干部/普通学生(有什么样的身份认同,就会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班干部,需要为同学们服务,所以会主动谋划班级活动)
[系统:还有谁]我可以为班级做些什么贡献?(由内而外希望为社会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会主动分析自身优势和社会需要,并找到切合点)
对工作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安排工作时,沟通层次越低,受到的阻碍越大。强调行为层面,能力、价值、身份都匹配才会产生较为积极的效果。强调价值层面,只要工作符合被领导者的身份,就更容易让他主动开展工作。如果一个人总是消极怠工,不能完全归结于品行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他并不认同自己目前的身份。也就是说把错误的人放在了错误的岗位上。
2、冰山理论,共分7个层次。冰山外显在水面之上的是行为,冰山下还有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6个层次。冰山上的行为其实是由冰山下庞大的认知体系所决定的。冰山理论是向内探究行为动机,帮助提升自我认知的一个的工具或者脉络。当然,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他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内心活动。
小T作为结构性干部被提拔了,用冰山理论分析一下周围干部的表现。
行为:评判、吐槽。
应对方式:消极怠工。
感受:不公平、挫败;压抑或者发泄前面的感受。
观点:我并不比他差;这样的提拔方式不公平;人情社会,提拔和努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期待:自己被提拔、获得社会地位。
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自我:失控、自我价值感低。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看似触动利益针对的是身外之物,实际上触碰的却是人性的整座冰山。
3、沟通交流的层次,共分5个层次:打招呼、讲事实、说想法(观点)、谈感受、敞开心扉。沟通层次越深,沟通的效果越好,两个人的关系越亲密。
沟通包括表述和聆听两方面。好的表述方式包括客观表达事实或者谈自己的感受,尽量不要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甚至贴标签,如果确实认为有必要,要以批评行为层面为主;好的聆听方式包括用心聆听,可以尝试看着对方的眼神进行交流;正向的反馈可以鼓励对方更好的表达;尽量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
比如:对于朋友乱扔垃圾的行为,“你怎么这么没有素质啊”属于“评价+贴标签”的方式;怎么说更好呢?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哦,你如果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我会感觉你更优秀。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5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认知、审美放在尊重和自我实现之间,就是所谓的7个层次)。需求对人的内生动力影响巨大。
总之,自己发现了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可以更加理性、睿智的看待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