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问:
孩子带到三岁了,马上就送幼儿园了,考虑到家庭经济因素和女性独立的原因,现在正打算重返职场。
然而问题在于,现在不知道什么行业前景好,大家都在说人工智能,我担心会不会找到一份工作未来无法长久做下去。我想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可到底该如何入手呢?
回答 正文
这位朋友,你好,看完你的问题,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段过往。
在大学毕业那会儿,为了可以逃避会计类的工作,我曾经有过一段奇葩的面试经历,那个时候的我异想天开去过知名广告公司应聘过文案策划、去过知名IT企业面试过程序员(可想而知我当时多么脑洞大开),然而让我倍感失望的是,前者说我没有广告行业的天赋和潜质;后者由于我在编程方面几乎相当于一个白痴,在发现了巨大差距之后,我灰溜溜地在面试现场仓皇逃窜,当了一回“逃兵”。
经过这两次我发现,原来有的选项对我而言根本就不存在。
比如刚上高中那会儿我就特别纠结,以后高考是应该考北大呢还是考清华,结果三年后等高考成绩出来才发现,这两个选项对我而言都够不上。
再比如,有一天我去工作室就开始纠结,到底是喝咖啡好还是喝果珍好,我一手拿着咖啡粉一手拿着果珍粉,跑去问我的助理到底该冲哪一种好,结果她说了句:“老师,今天早上停电了,没有水......”
不知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其实禁不起推敲,我们常常会被很多“不存在的问题”所困扰。
比如,很多人的这种关于“听说某某行业不错,前景也好,但好像压力很大”,或者“老师我想问你,你说我是去离家近的公司还是离家远的公司”等此类问题,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现在的能力如何?”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自我能力认知不足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总会关注外因多过内因,比如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如何等等。这让我想到一位职场前辈曾经和我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你现在还没有到选择行业的时候。”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人眼下还有许多实事没有去做的时候,担心离自己千里远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后来在我做财务培训师的时候,我经常和学员灌输这个理念,因为我深知,前来学会计的多是半路出家。
所以当她们问我,老师,你觉得我以后去什么公司比较好?是外企呢还是国企的时候,我总会说一句,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踏入这一行,再考虑选择权。
回到你的问题中,你应该思考的是,在你自己的职业经历中,你认为“外因”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是外在因素对你的职业生涯影响多一点,还是自身的能力占比例更大一些呢?
你瞧,在你陈述的问题中,你只提及自己有个三岁的孩子,秋天即将入园,我所知道的是你是一位孩子妈妈,但至于你的个人背景如何,从事过哪些工作,你的工作年限、能力盘点、价值观、动机属性、职业目标等各种信息一律空白,我很难给你一个正确答案,即便你找我来做咨询,这个答案都不是由我告诉你的,我会用专业的提问与分析方法,带你一起梳理过去,发现自己的特质,从而找到问题所在,进行自主决策。
所以我的建议是,任何职业定位,都需要从认知自我开始。
1、评估自我
在求职之前,你需要把自己的能力进行梳理,否则,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愿做什么,又如何去职场找方向呢?
2、定位自我
个人评估完成之后,你会对自我有个全面认知。这个时候应该梳理价值观、工作目标等,找到一个能匹配你的要求同时依据你的能力可以达到的工作岗位,进而找出差距,制定落地的实施步骤与方案。
3、规划自我
在这份方案与步骤中,哪些是自己能做到的,可以立即行动;哪些是“高价值陷阱”,需要暂时放下进行战略调整。总之,不要浪费时间纠结在思维的死胡同里。
以上只是通过你的文字表述给到你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可能语气会有些严肃,希望你不要介意。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建议需要在一对一的咨询之后才能给出。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文章偏干货,有思路有步骤,帮你搭建一套实用易操作的思考体系与方法,为你的职场发展与个人成长助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