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久不联系的老同事约我见面,说是聊聊。心里虽有些意外 不过还是盘算好时间赴约了。
见面后互问近况,一番寒暄下来才发觉,她是在向我打听创业的具体细节, 基于我们现在敏感的竞争关系, 我打了个圆场, 岔到别处去了。
可说着说着又绕回来了,我坦诚的表示,有些情况确实不方便回答,如果想做,不妨一试;有其他需要帮忙的我尽力而为。她十分不解,希望我凭借经验给她做一个to be or not to be 的选择。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醒悟过来,不管我怎样回答,都满足不了她的期待,哪怕我倾囊相授,恐怕也消解不了她的担忧,焦虑和不安。
她的不解并不在于对创业了解太少。相反, 她入行比我早,年限比我长,资历比我老, 也曾做到中层管理的位置,她经手的东西远比我多。可是坐在我面前的她,思考方式跟几年前并无二致,好像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她没有任何改变,换句话来说,她没有成长,至少成长的不够。
想来想去,原因无非两点:
一,视野太窄 她谈起这份干了七年的工作,跟两年前我了解的没有多大改变。甚至是她想要转型,选择也仅限于体制内外。 她的圈子,她的世界限制了她跳开原来的位置重新看待自己。
二,缺乏行动 哪怕上网Google了多少资料,把创业的门道拎个门清,踏不出第一步也是然并卵。这就是手握了那么多资源,仍然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原因。
一个人想要成长,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向优秀的人以任何一张方式学习绝对是条捷径。所以你身边的世界,你身边的圈子对你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和她分开后我放下小情绪,思考了一番,做了几个决定:
一, 朋友在于诚, 八百年不联系,上来就只想着自己的问题来找你帮忙的就算了。
二,永远往上看,跟比你强的,比你宽广的,比你善解人意的人做朋友。
三, 没有身体力行, 道理永远是天边的彩虹, 好看,摸不着。不管是频繁的更新朋友圈,疯狂地转心灵鸡汤还是无一例外地点赞都算了吧,行动要花在刀刃上。
四,回馈,提供价值,才是维持和发展的正道。
奇葩说里有句话印象很深刻: 如果我很珍惜你,希望和你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我希望更好的我身边是一个更好的你。
所以,更新朋友圈子吧,而不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