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提前做好安排的人,面对不确定状况会让我产生难以平复的焦虑。而奶糖的意外到来,则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这件事我完全无法做到足够的准备。
《魔法岁月》让我了解了很多婴儿成长过程的心理学知识,虽然这也并不能保证每个新手母亲都能得心应手的面对所有将要发生的状况,但却可以让我们对孩子的状况有较好的理解力,做出更恰当的思考和反应,尽量做一个有接纳力、不暴躁、不焦虑的母亲。
1、了解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
6-7个月,对这个年龄的婴儿来说物体看不见即为消失。
8个月,婴儿将母亲的脸与其他人的脸区别开来。
9个月,婴儿学会爬,开始练习直立行走。
9-12个月,婴儿难以区分自己的目的和母亲的目的,并开始探索身体之外的客观世界。
13个月,婴儿高频说“不”,以这种反抗方式来宣布自己的独立。
15-18个月的儿童,才有能力控制括约肌,延迟排便冲动。
18个月,婴儿的语言能力开始出现。
2-3岁,孩子控制自己冲动的能力不断提高,但还无法形成道德感,也还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别人的处境。
5-6岁,孩子出现道德感。
9-10岁,道德感在人格中稳定下来。
by 《魔法岁月》
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可以给孩子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当孩子处于物体会消失的6-7个月,ta会以同样的方式来感知他人,认为妈妈离开就等于妈妈消失了,可以在陪伴的过程中多加入“躲猫猫”的游戏,让孩子发现妈妈消失了会再出现,帮助ta更好地应对心理恐惧。
再比如,当婴儿处于探索外界的月龄,给ta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自由行动的空间,满足ta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其逐步形成自我与外界意识。
又或者,有的父母在孩子尿湿裤子之后大发雷霆,甚至期待打几顿就能让ta长记性,下次控制得更好。幼儿未能成功控制排便行为,完全是因为生理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你是否在要求ta完成超出自我身体能力的事情,是幼儿不给力,还是父母不可理喻……
接纳每个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尊重、帮助ta更好地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2、关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不要混淆了孩子的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身体发育的成熟遵循着人类的遗传规律,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后天教育。但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离开了后天教育则无法形成。
每个人都有其生物性和社会性。前者要求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满足个体全部的生理需求;后者则要求我们参照道德感和社会限制来约束自己行为,以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环境。
父母有义务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约束标准,当孩子的行为目标与社会要求相冲突时,引导其调整目标,接受延迟满足或替代满足方案,必要时甚至让孩子学会放弃目标。
5岁之前的幼儿还没有形成建立内在道德约束的心理基础,他们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动机主要来自于对父母的爱,对获得父母的赞同和认同的渴望。模仿父母,并内化父母的行为标准,这是孩子练习自我控制的良好动机。所以,对于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来说,对孩子的行为管教会进行得更顺利。
3、如何对待情绪失控的孩子
哭闹、发脾气,这是最容易、最初阶的表达方式,更高级的表达方式则是通过语言表达感受和需求,在协商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
在孩子幼时,我们都会教ta认识很多事物,大树、花朵、云朵、天空、房子、汽车等,但是很少有父母有意识去引导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开心、愤怒、失望等,更多时候,我们甚至都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为了让孩子停止问题行为,很多父母会选择更快速有效的行为管教方式,恐吓、威胁、或体罚。父母通过采取过度强硬的措施,会让孩子的行为在短期内做出符合父母期待的调整,但父母所实现这种控制,是会让孩子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的。
孩子理智脑的发育是慢于情绪脑的,这也就意味着让孩子调用理性意识来实现自我情绪控制的过程并不容易,适当的引导、多次重复练习,和足够的时间,三者缺一不可。
接纳并允许孩子的负面情绪,在ta恢复理智后再进行沟通,引导ta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共同探讨除了发脾气之外其他的解决方式,别把孩子当作麻烦的制造者,学着视ta为解决问题的小帮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孩子的行为,让ta渐渐学会自我控制。
4、关于孩子的性教育话题
父母在性教育的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实现自己的性别角色,这主要包括两方面:
1、认同自己的性别身份;
2、通过安全可靠的途径了解性知识。
◇ 父母如何创造有利于孩子性别认同的环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实际接触过重男轻女的家庭,《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欢乐颂》中的樊胜美,都成长在女性价值被不断打压的家庭环境中,这对她们的伤害是永久性的。
如何蜕变?学会拥有独立的人格、找到正确的自我价值感、练习勇敢追逐幸福的能力,她们要挣扎太多、付出更多。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若拥有一位认可自我女性角色的母亲,她的这种自我满足会通过感觉影响到女儿。在对母亲的模仿和认同过程中,女孩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更积极地接纳、认可自我性别角色。
罗先生和我在这点上也达成一致,他对我和女儿十分珍视和爱护,也会力所能及地承担家务,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儿的性别观念及成年后的择偶标准。
◇ 父母请别“谈性色变”
性,在我的成长印象中,带着过度的私密性,和不可触碰的羞耻性。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不能跟父母交流任何跟性有关的话题,电视上播放关于亲密动作的画面,我们也要蒙上眼睛或离开,禁止接触。学校开设卫生课,当日全班女生集体罢课,我们无法接受有人在公开场合教我们性知识。
高三那年,闺蜜和我躺在一张床上聊天,她突然问道:“如果一男一女像我们这样躺着,女的是不是就要怀孕了?”
我们的性常识空白至如此。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她关于性的疑问,是我们可以用平和的态度去共同面对的。如果父母关上了沟通的大门,孩子会被推向网络、或者是同学中的“性知识专家”,而这两种方式孩子所接触到的知识,在正确性和安全性方面是毫无保障的。
允许孩子拥有对性好奇的权利和探索行为,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疑虑和感受,从孩子的提问中了解ta的困惑,并澄清ta的错误认知,做出合理的规则和隐私限制,可以视情况为孩子选择性教育的绘本或图书资源,这都是更科学的知识获取渠道。
#困扰新手妈妈的经典问题#
1、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
当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哭闹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生理需求,这时需要父母的全情关注,用拥抱和陪伴来给予足够的安慰。在排除疾病的原因后,考虑是否为其他的生理需求需要未得到满足,观察、判断、并满足他。
对于出生9个月至2岁的婴儿,则没必要在其每次哭闹时都给予安慰,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练习应对恐惧和不适的能力,但若痛苦已经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父母需要尽快安抚。
2、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
照料出生后几个月的婴儿的原则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
奶糖出生前几个月,每晚吃奶数十次以上,严重缺乏睡眠的我在网上第一次查询到了各类“教育达人”关于训练孩子按时吃奶的帖子,在尝试几次均以失败告终后无奈放弃。
刚出生的婴儿在生理上并未发展出于应对饥饿的能力,在需要时若母亲拒绝喂养,这等于是在跟婴儿强大的本能进行对抗,会让婴儿感受到极大的无助和痛苦,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其实出生3个月以上的婴儿,多数会自然形成4小时进食一次的习惯,这是生理自然发展,并非人为训练自以为的成果。
最好的开始时间是现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尽管童年早期的发展对孩子一生的人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他们都无法根据孩子三岁以来的经历确定预测孩子的未来,“三岁看到老”并无科学依据的支持。
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愿意开始,学习更适合的养育方式,都会让整个家庭有更多的受益。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育儿专家也未必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快乐地成长,而只有父母才是最理解自己孩子的人,这其实是一场爱的教育。
嗨!我是C小姐,手机摄影爱好者,擅长笔记,任在线英语早读班纠音班长,热衷于亲子阅读、幼儿英语启蒙、亲密育儿法,育儿平台粉丝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