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遇上西雅图2—不二情书》首映(以下将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简称为《北》,将第二部《不二情书》简称为《北2》)。我从早上就订好场地,选好座位,就是为了追寻这部期待已久的“佳作”。《北》,是这几年我最钟情的爱情电影,在电影院看了3遍,还通过电视和视频看了多次,而汤维和吴秀波也晋升为我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因此,从年初知道《北》要出续集,真是兴奋不已,简直迫不及待的想要接收这两个“戏骨”带来的感动。然而看过之后,并无第一部吸引人,只能说,这是一个倔强的导演,执拗的要带给我们“不二”的爱情。
“不二”,首先我理解为,不搬用现有套路,不“狗血”不“脑残”的爱情。近来的影视作品中,我们见多了各种“霸道总裁”、“暖男”、“三角恋”、“情敌斯逼”大战,爱情片的大多以争吵开头以大团圆结尾,虽说总有感人的情节,却也难免让人乏味。导演,硬是要我们从现在的网络、通信中剥离,采用“笔友”这一“古老”的模式来发展爱情,确实有些新鲜。然而这部片子,剧情的发展有些匪夷所思,特别是男女主角在各自生活场景中,出现的与“笔友”对话的形象,经常在时空顺序中出现颠倒和错乱,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偶尔会有十分无聊的情况出现。彼此的对话,过于晦涩,与生活场景和任务背景不符,部分台词说教的氛围明显。导致观影过程中,经常出现感情深入后被“笔友”场景拉回现实的情况。这部分的编排给我感觉,好像是导演为了生硬的拉“笔友”这个“不二”的模式而硬凑进去的,因此过度的比较不自然。选角方面,陆毅演的大学同学,颇有些扮嫩的嫌疑,导致一个看起来像20尾巴的女主,有一个看起来40多的同学,实在是让人难以深入角色,像是选角失误。当然,单纯从现实逻辑上看,“笔友”通信已久,双方不交换联系方式,甚至不知道对方身份,这在现实中确实难以理解。然而,对一个有“文艺”的幻想和感性的“孤独症”的观众来说,这个故事是可以理解的。
女主角在赌场工作,赌博成瘾,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男主角爱物质善伪装,内心封闭,游离于情感之外。看起来两个“边缘化”、“特殊”又毫无关系的人,通过一次偶然的游记,发展为笔友,从而逐渐建立感情,又害怕曝露自己,害怕这段感情见光,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两个人,女主角没有亲人,从小在底层环境生长,最亲的不过是一个父亲的朋友。对社会缺乏信任,缺乏安全感,无人可以依靠和倾诉,也找生活的方向,所知道的只有赌博这条路和赌场这个环境。信里面的男主角,幽默有智慧,生活在富饶的欧洲,又会有一些男人的“本性”,显得更加亲切和真实。这如同照耀在前方的光芒,带着女主渴望的温暖和方向。当女主妄图在几个男人身上寻找温暖确失望后,对这个带着自己臆想的男人更加好奇和渴望。
男主角年少离家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做房产经济赚钱,不信任情感,由于害怕受伤而封闭自己,把金钱看得更加重要,甚至为了物质可以欺骗和耍手段。可是即使家里殷实,也弥补不了空虚和孤独。每天住在出售中的房子里,居无定所,就如游离的内心,没有依靠。然而始终保存着一丝善良,会被老夫妇的关怀所打动,会为客户儿子的孤独与叛逆担忧,想办法帮助他人。女主角的信,给了他一丝避风港,他在信中见到的女子,单纯、真实、直来直往、勇敢无惧,带着所有他最欠缺的东西,让他可笑于她的“傻”又羡慕她的“真”与勇敢。也让他一步步沉醉,难以自拔。
男女主角都是自卑的人,都有童年经历带来的内心伤痛,而幻想中的彼此又拥有自己最渴望的品质,如光芒般照耀在生命中,因此觉得自己更加卑微,不敢把真实的自己表露出来,害怕“见光死”后失去最后的温暖,让人唏嘘不已又动情。
然而剧中,最令人感动的“不二”爱情,当属卖房子的爷爷奶奶之间的爱情。爷爷一辈子大男子主义,倔强又好面子,脾气暴躁,却也有旧时读书人的清高、节气与担当。奶奶没有文化,“胆子小”、懦弱,更加深刻的是她的拓达、智慧、坚韧与包容心。在爷爷奶奶这里,爱情不是节日里的玫瑰花,而是我带你上街买菜;不是甜言蜜语你来我往,而是絮絮叨叨的抱怨与偷偷的嘲笑;不是无止尽的称赞,而是不停的“嫌弃”。更有甚者,在婚礼里面,爱不是说“我爱你”、“我愿意”。而是“你要比我先死,这样就不会留下一个胆小又什么都不懂的人独自孤单哭泣”和“我会在你的墓碑里留下一个空位,到我走了以后和你刻在一起”和“到了下面,如果你愿意,等等我;不愿意,要找到一个比我脾气更好的,会照顾人的照顾你,过得幸福”。
我想,这对爷爷奶奶的爱情,才是导演真正想寻找和表达的爱情,融入到柴米油盐中,融入到磕磕盼盼中,融入到彼此的生命里。导演抛弃简单地“续集”,抛开随便写写就能凭借第一部的口碑来赚钱的模式,而是强硬的用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故事和模式,表达了真正的“不二”的爱情,我能看到他的倔强,却也感动于他的倔强和强硬,我相信,“不二”的爱情,就是过境千帆,我依然愿付出本心,与你相守于柴米油盐;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倔强的导演和走心的故事,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