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傻子也说谎,那会是什么一个情境?
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真假,他怎么会说谎呢?
我假设了个逻辑,谎言=活下去。
按照这个逻辑发展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一群人去沙漠探险,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和一个水瓶,在濒临绝望的时候,一个说水瓶还有水,一个人坚信水瓶里还有水,最后,他们都活了下来。
事后两个人都说:“我知道水瓶是空的,里面装了沙子。”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忠诚一致,一往直前?
我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叫做《鸣梁海战》,里面的人在生死一刻很团结,那是因为恐惧;我也看过一系列电影,叫做《速度与激情》,里面的人从始至终都很团结,那是因为忠诚。
二
我们再来说说一部比较有深意的抗战片——《虎头要塞:谎言》,这是2015年我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抗战题材电影。在主旨上,导演用了悲情化的大喜剧效果来凸显这部剧的价值,而我更看重这点——利用了深入肌肤的“武器”——言语,敲击人的信任与恐惧,最后攻陷城池。
好我们静下来,看看这个故事梗概。
历史教师韩玉山、地理教师魏敏焕、体育教师孙猴子三人由于私自偷听收音机,被日本宪兵逮捕,押送到虎头要塞做劳工。
为了使劳工大罗打消自杀的念头,重新鼓起勇气活下去,韩玉山提前宣布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战败(1945年5月4日德军宣布投降)的消息,并且告诉大罗,苏联红军已经对日宣战,马上就要打过边境来。
韩玉山不但使大罗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他宣布的消息也在劳工营里不胫而走,鼓起了大家生存下去的勇气,他决定把谎言继续下去,为了编得更像,老韩凭借着自己和老魏、老孙当教师的经验,宣布苏联红军已经开始了进攻。
准备发动暴动的组织者刘大炮,对老韩的消息产生了质疑,他们要求老韩他们把报纸偷出来,他们被逼无奈铤而走险,拿到一份真正的日文报纸,但他们却失望地发现,残片上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阵亡卜告和体育新闻,只言片语被老韩他们作为苏军展开强大军事攻势的证明,刘大炮被说服,劳工们也更加的信服老韩的消息。
野岛峻得知有人在劳工中散布苏军进攻满洲的消息,秘密进行调查,把老韩、老魏带到大家面前,要他们承认自己以前所散布的消息都是谣言,老韩宁死不屈,告诉大家苏联红军就要打来,是自己亲眼看到报纸上的消息,野岛峻恼羞成怒,将老韩、老魏杀害在了劳工面前。
老韩、老魏死了,但是谎言还在,而劳工们生存下去的信心倍增。
三
读完了故事,我们要进入更深一个议题: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谎言?
谎言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说话的人在知道真实事实或者虚假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刻意隐瞒真是事实,并提供与真实事实不符的语言信息的行为。(这里的事实不是指单纯的客观真假,而是和某种利益相关的真实。)
和谎言相对的是真相,真相目前是我们所不会重视的常识。比如:自由,诚信,明规则,尊严。物以稀为贵,越是想要发展外在的技术,内在的文科意识越是匮乏,二者的平衡对于某些主体来说,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是民智开化的信号,前段时候和菜头说小老百姓就是那么个知识结构,别和他们多说,也别欺负他们,正是因为他知晓这个信号带来的后果,后果是什么?回复后台吧。
看似不通顺的言辞,思似杂乱的逻辑,却是我故意为之的结果。
我们在谈论真实的时候,我们实则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环境里,谎言的承载媒介有口头、有纸张、有电子,我们将后两者视为无罪的工具,在传媒界也叫作技术渠道,前者则和传播者一同被称之为有罪。
从传播角度看,三者的性质一样,但是受到的待遇却不一样。
当一个信息发生质变的时候,我们不关注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播,而是在意是谁在传播,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对人们的利益和安全造成了威胁或者伤害,必诛之。
这是通俗逻辑,我们也有例外逻辑。对你造成了威胁和伤害又怎样?我的利益比你的大,我的利益在我看来比你的重要得多,所以,保我舍你。
后一逻辑是恶霸利益集团通常使用的套路,大利益即正义。
四
我们在理论上讨论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谎言的时候,总能够找到一万种理由来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在实践上,打退堂鼓是常事儿。
这取决于自身的思想力度+经济实力+其他的综合能力。
这里最重要的不是经济实力,也不是其他,而是思想力度,这其中包含了认知广度+心胸包容度+胆识+悲悯情怀等等元素,集合这些元素是件困难的事,也是一件容易的事。
谎言实则是一个非常恶毒、狡猾、美好的词,只要在其前面加上个形容词,他的原本意思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一个不可随意唾弃的词汇。
我们需要谎言,在你犯错的时候,在你为了逃避责任的时候,在你妥协的时候,在你沦为落汤鸡的时候,在你深入“敌”后的时候,在你被逼无奈的时候。
我们不需要谎言,在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在你必须承担的责任面前,在你不矫情的时候,在你明白是非通晓世故的时候,在你本来就不该撒谎的时候。
别觉得自己是傻子,也别认为别人是傻子,你知道的别人也会知道,你们的差距在于一个适当的契机。(文/丁口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