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打来电话,激动地报告好消息,在体育跑步考试中,她比史上最好成绩又快了10秒。她大声嚷嚷着:“我简直不敢相信!当我冲过终点线,听到我的成绩时,我怀疑是自己听错了,问同学,刚才报的是我的成绩吗?当时我的脚很痛啊!可是当我确定无疑时,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忍不住跑向老师,让她分享我的快乐。”
虽然这个成绩并没有拿到满分,但她已心满意足,这与一个多月前她开始练习时的时间,足足快了30秒。我记得一个月前,她妈妈向我描述她第一次练习跑步的情形。跑完了,她几乎瘫倒在地,一听那差劲的成绩,又几乎哭起来,念叨着“完了,完了,只有一个多月了,这么差,肯定不行了”。在妈妈的强制和鼓励下,她才坚持每天晚上到家附近的中学操场上练跑步。
我问她:“一个月前,你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她说:“那时有点绝望了,想不到这么差,觉得时间这么短,肯定改变不了,没希望了!“
”那后来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因为有进步了。跑到第三天,就有了第一次进步,进步了5秒,我就觉得有点希望了,开始给自己定了小目标,在进步的基础上再提前3-4秒。而且,跑的天数越长,我的状态也越来越好。第一次跑之前很紧张,觉得跑步是一种痛苦,跑完了像牛喘气。后来跑之前不紧张了,跑完了呼吸也很匀速,越跑越轻松,有几次感觉跑在云上一样,我享受到了跑步的乐趣,对自己有自信了。”她咯咯地笑着。
“进步30秒,当初想像得到吗?”
“真是没想到,可以进步这么大。”
这一个多月,孩子不仅在跑步上有了大进步,而且她的思维也有了大进步。
练之前,她对于自己是不自信的,是迷茫的,对跑步有着恐惧,觉得有着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使在父母的要求下开始练习时,她也是没有目标的,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结果。但毕竟,她开始练习了,而且坚持了。之后,随着持续的锻炼,开始有了细微的进步,这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心里,她看到自己是有潜力的,前方是有光明的。自己还是可以进步的,可以提高的。由此,她在每一次进步的基础上,又定了新的一个小目标。在达到这个小目标时,再重新定一个小目标。她认为自己可以达到。几乎每个星期,她都在进步。一次次起跳,她都尝试着摘下更高位置的苹果。
这种成长性的思维对于人的自我成长是多么重要。Carol Dweck 是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她提出人们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僵固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式思维模式。僵固式思维模式倾向于认为人的能力无法改变,而成长式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基本品质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
孩子在跑步上就经历了成长性思维的洗礼。从一开始的固定式思维,认为不可能,直到付诸行动地刻苦训练,发现自己努力了,就可以有进步。进步带给她力量和自信,并且使目标越来越清晰。她在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加坚定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拿满分,而是她感受到了我可以,我进步了。我想,这将是她一生中永远铭记的宝贵经验。
30秒,孩子差不多可以跑100米。这100米,也是1个多月来,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不断奔跑的回报。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开始做了,就会有进步。进步了,结果就不再那么难,有时就是水道渠成。哪怕有时没有达到你所预期的目标,但你总会有进步,总会有收获。只要成长,就好。
孩子需要成长。大人也需要成长,如果你想要改变当下的处境,即使没有完全准备好,也没有关系,开始去做,哪怕迈出一小步,做出一点小改变,就会找到感觉,行动带来成长。
让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