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很长的学者说了下面的话,这句话漂浮在一书里,难以寻找。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保守主义,反动,出现在后者平静下来,并像任何大获全胜的文学革命一样变成修辞之时。““
从今天开始,我的学习逐渐进入后现代主义的回顾。我原以为走到这个阶段,我的学习兴趣会大减,因为从此时开始,很多艺术形式让我难以接受,有些人我都不愿意称他们为艺术家,只想他们是小丑。那些所谓的艺术家把这个称号弄得一文不值。“生活者即艺术家”,这句话我同意,但不能假借艺术之名,搞出一些自鸣得意的恶心的事情。如果那些所谓的艺术是艺术,艺术死了。因为艺术不是哗众取宠,而首先是美,一种形式不同的美。今天读书,发现原来有些艺术我小瞧了,特地摘录。
美国画家,行为艺术家卡普罗称,将来人们不需要再说“我是一名画家”或“一名诗人”或“一名舞蹈家”,他们就叫“艺术家”。
艺术不再单纯是某个如绘画,诗歌,音乐的分类,它们将出现在一个作品里,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常态,现代的艺术家也确实不太注重某一个专项,当然专项的专家还是必要的。但现在吸引人的还是这些人,他们很善于制造轰动的效应,与不惊人誓不休,这是专项艺术家的弱项。
行为艺术是最突出的代表,大多数行为艺术都是瞎胡闹,但有些是真的有意义,今天摘录了几个著名且有意义的,有的有名,但很恶心,只能显名一时,迟早消亡,能成为资料已经是不错了。
首先,约翰·凯奇《4分33秒》,我心中第一个认同的行为艺术。
表演者出场,在钢琴前坐下,揭开琴盖,以显示作品的开始,然后在这件乐器面前一动不动地静坐4分33秒,最后合上琴盖,起身向观众鞠躬,以示作品结束。在这里“音乐”已经开始演奏,并已完成。曲调就是观众在“表演”过程中所发出的无意识的声音和噪音,如咳嗽和耳语。其艺术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一首无声的作品?凯奇的答复是,4分33秒不是无声的,没有所谓无声的东西。他说,在“第一乐章”里,他可以听见外面的风吹的声音,我想个大概是这个时候,大家还很安静,艺术家能听到房间里空调或新风系统的声音。而后是雨点敲打屋顶的滴答声,在艺术家诗意的心里,把这个时候开始交头接耳的声音喻为了雨声。他还好,没有听到雷声和闪电,是大家还没有被调戏到激动起来。他说,这部作品不是关于无声,而是关于聆听。
观众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音乐中的音符来自观众的声音,或者说是作曲家在聆听到的周遭环境,如果观众知情,那么音符就是观众的心了。这场演出,真正的观众是凯奇,演奏者是观众和这个房间里所有除开凯奇的东西,空调的声音,换气的声音,挪动的椅子,衣服相互摩擦的声音,两种或者多种物体碰撞的东西,这是凯奇谱曲的含义。还有,音乐作品需要情感,真实的情感,不是音乐家自己因为作品还发出来的情感,现在,这些情感真实而不参杂一点的虚假,可以听到故作镇静,压抑不住的好奇,烦躁,疑惑,漫不经心,喜悦,克制,甚至是愤怒。
还有一位女性行为艺术家创作了这样的效果。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玛丽莲·阿布拉莫维奇回顾展,有一件作品,恰当地被称为《艺术家在现场》。
阿布拉莫维奇坐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宽大的中庭中央的一把木椅子上,面前放上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另一端,放着一把空椅子,艺术家在三个月里,每天在开馆的七个半小时里走在这里一动不动,观众如果愿意,可以按顺序坐在艺术家对面,想呆多久就可以呆多久,但必须至始至终保持沉默的静态。阿布拉莫维奇一袭飘逸的长裙,活像博物馆里的一尊雕像,默默无语,高深莫测。我是被这个作品吸引的人之一,虽然我不在现场,但我已经深深打动,我给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坐多长时间?
从国会图书馆到国会大厦
伊丽莎白·毕肖普
从左移向右 粗粝的光
沉甸甸压在穹顶上
一扇小小的弦月窗将光折射
茫然凝望一方 像一匹
患角白斑的 年迈的大白马
在东面台阶上 空军管乐队
穿着空军蓝制服
奏得铿锵响亮 但------奇怪
音乐并未全然穿透
它断断续续前来 先模糊后尖锐
接着暗哑 可那儿并没有风
高大的树木立在中央
我想 必然是树木插了手
在绿叶中轻捕着音乐宛如
黄金尘埃 直到片片巨叶下陷
小旗帜一刻不歇地
将它们绵软的条纹喂入天空
管乐队的努力在那里消失
硕大的树荫 占了上风
赋予音乐空间
汇聚的铜管乐器渴望节奏
嘟------嘟
--------------------------------------------------------------
我知道诗人的诗很美,把一个简单的场景写得很有趣,让人忍俊不止或击节赞叹,可今天的我实在提不起兴致。
它很美,但没有吸引力。有点无聊,是一个女人在闲暇时,对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的抒情,像一幅风景画,但,真的没有意思。
它和被淹没的画与诗有什么不同?它创造了什么新的诗歌形式?没有,像立体主义那样吗?它有什么背景?它要表达诗人什么样的个人特性,还是世界观?我真的觉得它是一个休闲的速溶咖啡,也许我没有读出味道吧,但我想要一把禁卖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