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时,因为熟人拜托等一些因缘巧合,做过一段时间家教,带初中一男孩的数学物理,她父母给我的反应,孩子爱玩手机止不住,补习班报了无数没效果,才想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一种强制性的补习。
我记得与他磨合熟悉时问过他,“为啥这么爱玩手机?”
“唉,每天很烦。”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烦??
在我眼里,这正是还可以好好努力一把的年纪,为什么这么不珍惜!我无数次在想,如果给我一次重来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那些自己想做的,却未能实现的,我都应该好好再努力一把,我的人生应该应该如何……
后来与他熟悉之后,他给我解释,“玩手机很快乐,也就是跟同学聊个天都比写作业好,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是的,控制不住自己,是我们太多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不断有各种与收手机,销毁手机的话题上热搜,无论是华龙高中对于手机的管理,发现携带手机,进行统一集中销毁,又或者是进行没收的行为……
其实这种情况也可不止在小初高存在,连大学都有了!
不止如此,在职场中也听说过这种收手机的行为,一次与好友聊天时,听过她抱怨,“你知道吗?我们居然听个讲座,还要收手机!简直觉得这些人脑子被门挤了,太想巴结领导了吧!没了手机那么枯燥的讲座,多痛苦啊!”
的确,当自我管控不再成为约束时,那么这些强制的手段便有了滋生之地。
手机对很多人而言,已经成为安全感的代名词,很多人曾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出门不带手机,总心里不踏实,没安全感!”
是的,即便只是坐着聊天,看朋友圈,公众号,各种推文,都可以看上那么一天,更好打发了这种听课无聊枯燥类似于催眠,完全找不到与自己相关的点。
在一项关于大学生上课携带手机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人对于手机的使用,基本包括:查询上课知识点,拍PPT,社交聊天,看小说,在课堂该不该使用手机中,百分之七十七的人都选择了应该;再到哪种方式可以提高抬头率而不带手机的问题中,几乎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改变教学方式与课堂互动性……
这份问卷,或许不是最全面,最完善的,但的确反应了一定的问题,因为手机可以做许多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事情,就如同游戏一般,我们自身的存在价值是很多人沉迷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就是喜欢玩手机,因为在学业里没有成就感,无限压力,作业不会,老师批评,会有一种逃离的想法,游戏小说就会成为一种渠道,哪怕就是跟人聊聊天,逃离现实,释放自己。
当出现收手机,销毁手机这种暴力手段时,即便是销毁,收手机,依然无法杜绝,因为没安全感,因为无聊,因为精神匮乏,因为要看时间……等等一系列原因,你有一百个收手机的理由,我便有一千个离不开手机的原因。
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肯定到处存在。
许多新闻中出现学校收手机会收到一大堆模型机,破手机,旧手机,还有的同学带了一大堆真的手机,一个收了还有替补,不断替补。
其实,当自我价值与切身性进行组合,当参与感提升,那么收不收手机也许根本没任何关系。回到之前家教问题上,其实,在后来的补习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思维很活跃,心算能力很强,很多时候比我还要快,我便利用这一点进行了一定的方向性引导,我试图让他在征服试卷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快乐,一种自我成就感。
事实证明,却是有点效果,虽然还会玩手机,但是他给我反馈的消息,他在数学中找到了一种与打游戏闯关成功同样的feel,虽然语文与英文依旧差,依旧带给他挫败感,但他在数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自己可以成为主导,游刃有余的一方天地。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点的成就感,这一方天地,他的整体排名在提高,老师的重视,同学的钦羡,对于他来讲,他开始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自我激励,自己要去学好语文等科目,主观能动性渐渐就被激发出来。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会充斥在手机中,根本无法全部消化,自我管控便成为我们合理利用手机的一个方向,自我管控是一门艺术,也是对自己人生负责,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学习或者工作,我们都需要合理利用时间,更需要自身参与的这种成就感!
如果可以将手机好好利用起来,是不是收不收都无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