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火了后,也就迎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
2016年可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知识付费开始体系化,结构化。而截至2018年,已然进入了逐渐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
所谓知识经济,也是沿用了市场经济的那套规则,不过没有那么规范,因此知识付费的本质可以称为是基于市场的知识交易,知识交易里就包括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积累。
其实,能够用来交易的知识其实大多都是来自成长过程中的阅读,而生活经验积累的成就也是阅读内化后应用于实际的表现。
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但我们常见的知识载体是书籍。阅读书籍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读过许多书,依然感慨说不理解,过不好这一生,但有的人读过全篇,便能就书中观点说出个二三,差别在哪呢?
就在于阅读是否有效。
那么怎样才能让阅读有效呢?下面这本书就介绍了一种方法。
★★★★☆7.5
[日] 奥野宣之 / 2016 / 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奥野宣之,毕业于新闻学,在新闻界和出版界都引起了热烈反响的写作者,一个在商务群体中大受欢迎的分享者,一个擅长于信息整理和知识创造的“笔记本作家”,他的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是个十分厉害的笔者。
而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用笔记来生活,工作和阅读。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介绍了笔记读书法,推崇用笔记法来帮助大家阅读书籍,从书中吸收对自己有影响有营养的部分,从而掌握书中的技能,确保实现基本目标--读完一本书要有扎实的收获。这样的读书可称为有效的阅读。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分别是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具体来说就是向大家分享了怎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真正想去阅读的书籍,然后通过一些技巧,比如列购书清单去买到对自己来说有帮助的书籍,接下来就是介绍怎样读书才能让书中知识对自己有所启发称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学以致用。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做到了有效阅读,让阅读书籍实现了其本来的价值。
而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以下三点:
01 主动阅读,拥有选书自主权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所说的主动努力提升生命价值,和奥野宣之在书中所提到的主动阅读是存在一致性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主动阅读涵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主动选书+主动购书。
A. 主动选书
大多数人在阅读书籍时,并不是怀着“我一定要读这本书”的目的开始的,有可能是有朋友老师推荐说这本书好看很有意义,有可能是刚好它被摆在书店醒目的位置,而你经过时多看了一眼就买了,也有可能是某一天你周边掀起了读这本书的热潮,于是你也跟随潮流去阅读。
因此可以看到这样的阅读没有完全发挥我们的自主性:
① 我们真的喜欢这本书嘛?
② 读这本书是我所需要的嘛?
③ 这本书是否值得我去花时间阅读?
而当我们在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后,再去选择书籍时,就可以称之为主动选书了,因为我们是选了符合自己需要的书籍,也是怀着既定目的去阅读,真正读完这样选择的书后,必定是收获满满,成就十足的。
怎样主动选书,也是一个重点。
首先可以选定感兴趣的主题,可以是偶然听到的有趣的话题,可以是无意看到的资料中的,只有从自己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才能真正反映我们的兴趣所在。
然后根据主题去检索书籍,找到最符合自己预期的书籍,仔细阅读书籍介绍甚至是精彩的书评,提前来进一步了解这本书是否真的是我感兴趣我需要的,一系列操作后,肯定是这本书了,就记录下来--书名,作者,出版社。
多次重复,多次主动选择,我们就能得到一本笔记本--“想读”书籍清单。
说到这里,豆瓣的读书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每一本都有想读,读过,在读三种标记形式,选书时可以充分借助豆瓣帮我们整理书籍清单。
B. 主动购书
得到书籍清单后,接下来就是发挥主动购书的能动性了。
试想下,手中握着自己准备了许久的清单,去实体一本一本挑选,感受着实体书传递的温度,也再次和书籍确认眼神--是我想要的书,再欢喜的去结账,岂不是一件美事?
而且再看到实体书后们还有后悔的机会,识得庐山真面目才发现原来不够喜欢啊,那么果断删去,为自己节省金钱和时间。
书中作者同样也提议在实体店购书更为印象深刻。
02 “极简”笔记本,建立知识储存库
极简也是近年来十分风靡的一个词语,这里极简和作者的随想笔记,也是一元化笔记是相对应的。
作者在书中极力推荐笔记法阅读书籍,而所提倡的笔记就是一元化笔记。
上文中提到的读书清单也包括在一元化笔记内,这个笔记的一元可谓是做到了极简。
无须分类,无须分配版面,也无须考虑太多。
笔记上可以书写任何内容,可以是一闪而过的小想法,可以是生活中采集的有趣主题,可以是书中有意思的语句,我们可以很自由的把想记下来的都记下来,不要放过一丁点和读书相关的信息。当然,作者也提议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这样才可以明确笔记的时间线。
而在这样极简的笔记中,作者也强调了如何记录所读书的笔记,书中称为葱鲔笔记法。
具体来说就是摘抄书中让自己触动的内容+自己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感想。
感想不局限于形式,可以仅仅是一句话,也可以由于摘抄的某个词而散发出的思维灵感,总之只要是自己对于书籍内容而引起的思考的结果,都可以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
不断重复摘抄+感想,最后对于书中的内容会越来越熟悉,对书中感兴趣的部分一次又一次加深记忆,在写感想的过程中也不断在输出自己的思考,引发了对书籍的深层探讨和有益内容的不断深刻记忆和内化。
这也是做到了有效的阅读,阅读书中的知识,思想却可以超越书本本身。
最终这样极简的笔记其实就和我们的大脑一样,我们的脑容量是很大的,但也不是所有看过的和见过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存放在记忆中,也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了许多东西,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知识储存库。
这样的储存库既有书本知识的原文,也有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相互交错存在,经过时间的积淀后,这样的宝库可谓价值连城。
因为阅读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我们读过什么,而是我们从读过的内容里受到了什么启发。
而极简笔记--知识储存库中都包括了。
所读内容是固定的,但我们的思想是可以像火花四溅的,当思想基于摘抄书本的体验中受到刺激,就好像钠遇到了水,会发生化学变化--变得闪亮,发出声响,发生质变。
这也是升华,阅读的有效性在于读者学习作者的知识思想,再发生碰撞来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从中获益。
03 学以致用,重读笔记提升自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提到的读书感想中就说了“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他在其他论述中也说到: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
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知识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因为笔记做得再好,也只是工具而已,我们最终是要利用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思想飞跃,或者说借助有效的工具,面对当下的现实,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自己的需要或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也强调要学以致用,利用重读笔记来提升自我。
① 重读笔记,可以促进知识输出,思想内化
笔记里的所有知识和思想都是十分有用的,多次反复斟酌,不仅加深了对知识体系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那么如果要我们针对某本读过书来开个分享会的话,我们就有了可分享的内容,可以直接把当时所做的笔记拿出来,挑选下最有用或者最有趣的,整理下文字,然后自信的分享给大家这本书说了什么,我对此有什么感想和评价。
其实,知识经济的今天,就有很多人凭借分享而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最重要的是,读过很多遍笔记后,我们的脑子里就已经有深刻的被内化过的知识记忆了。
② 重读笔记,可以建立特定联结,让内化的知识刻画在记忆中
心理学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就是我们能够记得看过什么书,有些什么知识,而内隐记忆,被内化过的思想,需要一定的刺激物,才能激起对某些东西的记忆。
比如,我上次看了《浮生六记》这本书,我记得沈复和芸娘的美好爱情故事,但关于最后芸娘怎么死去却没什么记忆,但我是真的毫无印象嘛?不是。
但当我由此偶然听到婆媳关系这个词时,我便想起了芸娘的婆婆因她给公公介绍小妾的事情而不喜她,导致后面她们夫妻被赶出家庭,因为“婆媳关系”这个刺激,我的内隐记忆就出现了,并且当时我还思考过为什么她婆婆会有那样的态度,于是我当时的思考结果也一起记起来了。
这就内隐记忆的神奇之处,重读的笔记感想也是一样的,不一定能清楚记住所有的内容,但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联结,只要有对应的刺激出现,我们就能想起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思考感想。
关于有效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但再次强调:
有效阅读,也只是方法,或者工具。
因为,我们有效的阅读是有目的的,至少是为了满足当下生活中的需要或者疑惑。
其实,有效阅读对于大部分的我们来说,是学习性价比最高的方法,不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去求名师指导,也不要花很长时间像搞学术研究一样去深攻一个领域。
最终,我们是可以是为了迎合知识经济,让自己有底气去和别人做知识交换,面对社群分享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分享;可以是为了组恶习写作的基础和方法;可以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多思考多实践;可以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寻求更好的出路。
总而言之,一切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最后,附上我在写文之初构建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