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作瓶颈,我是这么做的》
原文观点:
1、工作遇到瓶颈时,对标是非常简单有效的参考思路;
2、对标分两个层级:
(1)基础层级:对标身边的人和同行业的公司。
(2)高阶层级:对标其他行业或者其他国家的情况。
【分析前因后果】
ü前(前车可鉴):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通过两个作者朋友的案例引出工作遇到瓶颈和创业企划问题,本人目前处于工作快到瓶颈,所以决定这篇文章对我应该有一定借鉴意义。
ü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1、工作遇到瓶颈的假设是工作上的基本套路已经摸透,工作陷入不断重复的阶段,严重影响激情,而当事人又有继续进步的空间和时间。
我认为存在的其他可能性是,工作真的摸透了吗?怎么去界定摸透?领导的评判才是关键。
2、准备创业的假设是已经选好目标行业,不知道如何去开始。
其他可能是选的目标行业并不适合,影响接下来的实际操作。
ü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依从信息去做,可以从身边更优秀的人身上吸取更多养分,再学习同行业优秀,最后进阶到学习其他行业的有价值的东西,更快提升自我。
ü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由多严重?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工作几年后变成老油条,日复一日重复已有工作内容,变成机械劳动,技能停滞,激情不再,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整理适用边界】
ü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有相反的观点,当工作到一定境界的时候,真的进入的对标的无人区,没有对标的对象,这时开始挑战自我和已有的思维,创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块领地,或许是新的工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比如小米),所以,太过于专注对标有可能限制创新能力。
ü用(使用条件):要这么做,得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文中没有具体解释瓶颈的内涵,所以对瓶颈的界定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个体性,但是工作经验的丰富的确需要不断地对标,将职责内的事情做精细和专业。瞬息万变的行业不太适合这个方法,因为要学的东西每天每天更新,工作瓶颈相对较遥远,还是要专注眼下,暂时没有这个烦恼。
ü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工作四五年一般会听到朋友抱怨工作瓶颈已到,一般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但是因为工作性质和个人追求,也不觉得是危机,仍然按部就班地工作。
ü界(楚界汉河):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关键区别在于有无不断进步的意识,以及如何去界定瓶颈这个界限。
【结论】
鉴于个人还处于疯狂积累知识,积攒工作经验的阶段,此文的实践意义还不是很大,可以收藏以待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