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重:敦厚庄重,态度温和,性情憨厚,稳重。


威:敬服、尊敬。不是容貌威严。


学则不固:“固”是固陋,指见识浅薄,见闻不广。学习则不会固陋。


主忠信:做人的原则要以忠信为主。


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无:同“毋”,不要。


无友不如已者:一、没有朋友不如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二、不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承接上句“主忠信”而言,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友,与“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15.40)”意思相近。


惮:畏难,怕麻烦。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敦厚庄重的品行,就不会让人敬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见识浅薄。为人以忠信为主,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能畏惧艰难,要有勇气改正。”


【知识扩展】


《荀子·性恶篇》:“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 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 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靡(摩)而已矣!靡而已矣!”


(人即使具有良好的资质,聪明的头脑,也一定寻求贤能的老师学习,选择好人交往。跟随贤能的老师,听到的就是尧、舜、禹、汤的正道;结交好的朋友,所看到的就是忠诚、信用、恭敬、谦让的行为。自己一天天进入仁义之中也不知道,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与不好的人相处,那么所听到的就是欺骗、诬陷、欺诈、虚伪,所看到的就是污秽肮脏、淫荡邪恶、贪图私利的行为,自己将要受到刑罚杀戮还不知道,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古书上说:“不了解儿子,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君主左右的臣子也就清楚了。”这是环境的熏陶啊!这是环境的熏陶啊!)


《延伸》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思是,孔子说:"一个君子若是不知道自重,就不能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严,即使读了许多书,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做人做事应当以忠信为本,不与志趣不相投的人交朋友。若是有了过失或者错误,也不要害怕改正。"


    这段话孔子告诉我们做人应当稳重大方,举止得体,若是言行轻薄、随意,很难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就算是学到的知识也不会有多牢固。在交友的时候也要慎重,应当以忠信文本,对于志趣不相投的人应少交为妙。若是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应该勇敢地面对,不要一味地藏着掖着。通过这段话,孔子将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这对于人们提高自身的品德有着重要的帮助。


    这段话很好理解。就是关于不如己:勿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大家有争议。其实,这个"如"的解释是如同的意思。关于这句的解释异义较多,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将它解释我"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很多朋友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会断章取义这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另一种将它解释成"没有哪个朋友不如你,每个人两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这两种解释是截然相反的。其中第一种解释明显在说孔夫子有些势利眼,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形象。而另一种解释,则是极大地维护了孔夫子的形象。


    其实,孔子的本意是指在与朋友交往时,应当向德行高的人学习。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也要能够看到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优点,并非真的不去结交这些人。倘若真如第一种解释那样,恐怕很难有人能够交到知心朋友了。因此,"无友不如己者"是一种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并借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手段。在这里应该是与自己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孔子的思想是什么?克己复礼)或者说与自己志趣不相投的人不要交往。这才是孔子的本意。


2、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一章,可以看出两层意思。第一层,孔子很看重左丘明,认为他和自己的看法一致,可以说是互为知音。至于这里的“左丘明”,是否是作《左传》的左丘明呢?不清楚。本来,《左传》是否为左丘明著作的,还不确定呢。唯一肯定的是,这里的左丘明,很爱孔子看重,引为知音。


第二层,孔子和左丘明都“耻之”的是什么人?我概括了一下,那就是善伪装的人。本来,“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仁德的,再加上“足恭”,就更可耻了。分析这些表现,其背后的实际就是善伪装。且容细细道来。


        “巧言”,即花言巧语,本来可能也很平常,经过他的一番添油加醋,说得天花乱坠,听者必为其言所动,陶陶然,忘乎所以,这是从言语上取悦人。


        “令色”,即面容伪善,甭管他内心如何看待别人,但从不得罪你,容貌上始终和蔼可亲,慈祥可敬,与之相处,令人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愿意与之相处,这是从容貌上打动人。


        “足恭”,即过分恭敬,一旦他与你相处,那对你必定礼敬有加,热爱过分,仿佛你是他崇拜的偶像似的,唯命是从,并且还一股劲地恭维你、吹捧你,似乎你比他的长辈还亲,与之相处,令你晕乎乎,飘飘然,不辨东西南北,忘记自己的真实本尊,有摇摇欲仙之感,这是从行动上打动人。


        “匿怨而友其人”,心里对你恨得咬牙切齿,可能在他的梦里,不知掐死你多少回了,但是,从表面上,主动和你为友,同你打得一片火热,称兄道弟,别人看上去,他真是你的好兄弟、铁哥们呢,这是从感情上打动人。


        这种人,很虚伪,关于伪装,掩藏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言语、容貌、行动、情感上装扮自己,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好人。这种人不真实,所以孔子“耻之”。善伪装的人,可能一时、一阵、一段时间会左右逢源,讨人喜爱,但绝不会长久。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本性就会显露。再说了,太甜了会齁人的,有人会腻,又怎么可能长久呢?《论语》里曾说:“君子坦荡荡”,做人,一定要真实、坦荡,以真心真情真性待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礼有节,即“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刚开始令人觉得不那么亲密,但时间一久,人家会觉得你是真好人,主动与你相交、久处。


        做人,于己于人,真实最好。于己,伪装如同面具,戴久了,摘不下来,自己很累;于人,戴了面具,虽然好看,但总会露出破绽。破绽一出,尽现虚伪,遭人嫌弃。还是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真实做人吧。真实做人,与己心坦然,与人交长久。


3、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1)里仁为美:里,居住,作动词用。美是善。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焉得知:焉是副词,作“怎么”解。知通“智”。


【语译】


孔子说:“一个乡村或小区应该具有淳朴、忠厚、仁德的风气才算美好,如果选择居家住所,不晓得去选择风气淳朴善良,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算得上有智慧呢?”


【研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孔子本章是教世人必须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延伸思考】


1、同侪团体对我们的影响甚为深远,你将以哪些要素作为择友的优先考虑?为什么?


2、你对居住小区满意吗?如果不太满意,将如何做才能降低不良的影响?


你觉得环境教育对一个人的哪些方面有影响?


【说故事时间】


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家门口经过。孟子就模仿送葬队伍哭啼的样子。孟母对儿子这样的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他家处于闹市中,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孟子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


孟母觉得这个地方也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学宫对面居住。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读书而逃学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正在编织的布剪断了,并且对孟子说:“求学的道理,就和我织布的道理一样,要一丝一丝地织上去,才能织成一块有用的布。你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就。像你这样不用功,怎么能够成就大业呢?”


孟母因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为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行为上有了偏差。为了让幼年的孟子能将心思放在学业上,曾经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有益的教育故事。

4、《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词语解释


谅,读音“亮liàng”,意思是原谅,诚实。


便,音“变biàn”,熟习,巧于,又指善辩。


辟,音“皮pì”,同“僻”,邪僻,又指“避开”。


便辟,意思就是善辩邪僻,老子这里指逢迎谄媚。


善,音shàn,本意是吉,这里意思是善于、善长。


善柔,就是善于伪装的意思。


佞,读音为“宁nìng”,意思是有才智,善辩,巧言谄媚。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有益的朋友


人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除了有亲人相伴之外,也不能没有朋友。


实际上,孔老夫子是十分重视朋友的,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还有一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交友,乐于交友。


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但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很重要的事。因为朋友与朋友的境界也是不尽相同,有些人是良师益友,有些人只能是酒肉朋友。与好的朋友为伍,可以提升自身品味,与损友交,则会贻误己身。俗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那么结交什么朋友呢?


孔子告诉我们要交益友与损友,也就是与正直的人(友直)、诚信的人(友谅)以及学识广博的人(友多闻)交朋友。


有损的朋友


孔子说的有损三友,就是指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和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与这些人交友是有害的。因此,交友需谨慎!历史上关于慎重交友成功的名人的事例,要数孙膑与庞涓了。


在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两人同窗学艺,拜鬼谷子为师,两人也结为至交。两人学成先后下山,老师鬼谷子曾提醒孙膑,说庞涓心胸狭窄,不可深交,孙膑却不以为意。庞涓知道孙膑才智超过自己,心存妒忌,惟恐孙膑会严重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起了谋害之心,暗中诬陷孙膑私通外国,将其刖足黥面。善良的孙膑被蒙在鼓里,在双膝膝盖被割去的情况下,还全心全意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直到庞涓的一位家丁仗义执言,孙膑才获知真相,如梦初醒。后来,孙膑诈疯逃出魔爪,最终报仇雪恨。正因为孙膑误交了庞涓这样的恶友,虽然逃脱一死,但毕竟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5、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得不到遵守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朋友,也一定要和激进的人与保守的人相交!激进的人锐意进取,保守的人不做超越规范的事。



        孔子认为,能够“中行”的人是理想中的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然而现实中这种人太少了,如果有“狂”和“狷”,就算不错,不得已时,只好退而求其次。孔子以自己现身说法,说君子的处世之道:最好是走中庸之道,不得已也不能与世推移,同流合污,至少也要做一个狂狷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说的中庸之道,内涵非常丰富深厚,大致应该是指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急不慢,恰恰正好,恰到好处。想来这的确是人生和处世的最高境界,但是有谁能做得到呢?孔子在这里其实阐释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你努力去做,即使做不到,也不能沦落为毫无自我主张,毫无人生态度,毫无处世原则,随波逐流,自甘平庸的庸俗之辈。达不到最高境界,也要做一个狂狷者。按照朱子的解释,“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我们经常说的“狂人”“狂士”,他们的确大都是志向高远坚定的,他们有藐视一切权势的气魄,有威武不屈的意志,毫不掩饰自己的理想追求,勇于践行,不吝惜自己的血汗直至生命。这样的志士狂人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河中确前赴后继,不断涌现。狂者勇于进取,狷者勇于坚守,二者都需要勇气,而有所不为,有所舍弃,抛弃世俗价值观,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狷介者在当今之所以尤其可贵,在于这样的人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看淡荣华富贵利益权势的巨大诱惑,坚守自己精神道德的田园领地。


学以致用

不守信用的父母


  有些事做父母的不在意,但对于孩子影响之大、之深远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最要命的就是父母不守信用。


      父母经常对子女说,你怎样怎样我一定会如何心如何,但子女做到了而父母早以把许诺给子女的如何忘得一干二净。


      父母经常对子女说,把你得到的压岁钱交给我,我帮你攒着,等你需要用时再给你。当子女把压岁钱交给父母后往往就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父母经常教育子女要诚实,而自己却经常说慌,例如子女常听父亲对自己说这件事不要告诉妈妈;常听母亲对自己说这件事不要告诉奶奶。


        父母不兑现承诺、不守信用、言行不一让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理,给子女的心里造成困惑。而这些行为不好是父母告诉子女的,既然父母知道不好为什么他们还在做?这是子女一直找不到答案的难题。父母明知这样的行为不好,要求子女不要这样做,自己反而做这些不好的事,最令他们不解的是父母做这些不好的事不仅没人责罚反而都得到了好处。


      子女带着这些疑问慢慢长大,慢慢的父母的话产生怀疑,慢慢的不听父母话,慢慢的开始叛逆。这就是父母不注意自己言行给子女带来的影响,这就是不好的言传身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