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是一朵花》——女性成长的5个阶段
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当我在书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到目前为止,在我所遇到的女性朋友中,绝大多数都是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好员工,唯独不是好好的自己。
我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她一个人独自带着三个孩子,这两年一直马不停蹄地上着一份班,即使她多次跟我们说:家庭工作两头抓太辛苦了,可是她依旧没有停下来。
我问她,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她却说没有挣到钱,感觉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
我不理解,她一个人带好了三个孩子,这价值还不够大吗?可她却说了一句让我惊掉下巴的话:“哪个女人不会生孩子带孩子,我只不过做了所有女人都会做的事而已。”
你看,家庭主妇的价值总是不被认可,确切地说,是女性的价值总被故意抹去。
女性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往往被赋予更多的身份要求,比如要顺从、听话、懂事……而一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技能的培养,因为那些“应该”变成了空白。
古往今来,女性成长的过程就是艰难的。 女性被披上了隐形的枷锁,在不知不觉中禁锢了自己,怎么打破枷锁?唯有成长。
1、认识觉醒: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你的奶奶告诉你说,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你的亲戚对你父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有用;
你的同学跟你说,女生不适合读理科;
是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说的没错,因为你不上桌吃饭,他们可以把好的食物留给自己; 你不好好读书,他们可以更好地操控没文化的你;女生只适合文科,那是因为现在学理科挣的钱更多。
这就是隐形的精神控制。比如,他们喜欢给你贴标签:女性就是弱者。
我女儿小时候爱闹腾,也会跟别的孩子抢玩具,有一次她跟一个小男孩起冲突,那个男孩的奶奶对我说:“你这小孩性格太不好了,女孩子还那么强势。”
我说:“谁规定的女孩子就不可以强势。”
她说:“女孩子太强势,长大了会很辛苦的。”
我说:“阿姨,你错了,女孩子不强势长大了才会更辛苦。”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也让我记忆深刻: 有一次我带孩子在小区里玩,旁边有一对兄妹在投篮比赛,他们的奶奶做裁判。
妹妹一直想赢哥哥,于是投了一次又一次,看她这架势是不赢不罢休。 她的奶奶在旁边催了她几次:“好热了,快回去,要不然就晒黑了。”
她一开始不理会,她奶奶便直接走到她的面前阻止她,并大声呵斥:“你一个女孩子那么要强干嘛?非得要赢了你哥哥?” 小女生不知该如何反驳,气得直跺脚。
我忍不住问那个阿姨:“为什么女孩子不能赢?” 阿姨听到我的话愣了一下,嘴巴张了几次,最后没有回答我。
她重新坐回凳子上,呵斥变成了鼓励,最后的结果是,她的孙女赢了她的哥哥,高高兴兴地抱着篮球回家了。
其实我想对所有女生说,如果一个环境或者一个事件让你感觉到不舒服,请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怀疑是自己的问题。
《你不必是一朵花》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请尽力去经营自己,努力逃离,尽量成长,好好读书,学一门手艺。 抓住一切机会,从低能量的沼泽中逃离。只有跳出来,你才会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人生是你的,选择是你的,最后买单的也只有你。
2、自我保护,挣脱那些囚禁你的“应当”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你一个女生就应该温柔善良,应该要白幼瘦才好看,应该要会做家务,应该要相夫教子,应该文静和顺从……
《你不必是一朵花》的作者小时候很喜欢看历史、军事、科学类的书籍,有一次她去朋友家串门,发现她朋友的书籍大部分都是少女漫画和童话书,她向她外婆表达了疑惑。
她外婆说:“谁规定了女孩子不能看军事题材的书?为什么默认男孩应该看这个,女孩应该看那个?不要说‘女孩应该要怎样’,为什么要限制自己呢?”
最近我学到一个词汇,叫“受害者有罪论”。看新闻的时候,如果新闻里的受害者为女性,就总会有人强调是受害者本人的原因。
被家暴是因为脾气不好,被侵害是因为衣着不得体,却从来不愿意直接承认女性在安全问题上天然处于劣势地位。
女性应该脾气好,可脾气好会让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
女性应该衣着得体,可受到侵害的女性当中,大都衣着得体。
所以哪有那么多“应当”,这些所谓的“应当”,不过是既得利益者对你的精神绑架而已。
我记得刚出社会那年,我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男生跟你一起出去玩,记得不要花他们的钱,吃饭和买东西都要花自己的钱。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不比他们差,你也可以挣钱。
刚开始不理解,最近几年才反应过来,我们平时听到的“她是女生,你要保护她喔!”这样类似很暖心的话,其实是把女性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
女性需要的是保护吗?其实不是的,女性真正需要的是尊重。
书中的外婆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说我是女的,所以他该帮我这样的话,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就会不自觉认为自己是弱的,理应得到照顾,最后伤害的是自己。”
真正的女性主义,要的是平等而不是优待。女士优先之类小恩小惠的优待,是为了掩盖更大的不平等。 女性应当这样想:我有不如你的地方,但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力量不仅仅是体力,有更多比体力更强大的力量在决定着社会运行的规律。 除了客观存在的差异,当男性处在女性的位置上时就是“女性”。
所以,当别人对你说“应该”时,你可以直接对他说:“去你的。”
3、放下重担,松弛地喝个下午茶 你知道吗?
快乐和存款一样,是需要积攒的。
这些年特别流行延迟满足,据说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其实意志力除了要锻炼,也是需要平时积攒的。
我一个朋友在前几年的时候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买了一些苹果,当你准备开始吃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个苹果有点烂了,请问你是先把烂的吃了?还是吃个新鲜的?
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烂的苹果就丢掉吧,吃新鲜的好了,要不然今天吃个烂的,明天又发现有一个烂了的,这样下去就吃不到新鲜苹果了。
朋友说我的心态很乐观,他说:“我应该会先吃烂了一点的那个吧,因为总觉得丢了有点可惜,毕竟苹果也只是烂了一点点。
” 这两种方式哪种是对的,哪种是好的?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说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当时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小问题,并没有多在意,直到上个月我看了彭凯平教授的一本书—《孩子的品格》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有一个“心理账户”,储存着你的各种“心理资产”,如坚毅、勇气、同理心、审美感、创造力、感恩、升华感等,而自控力就像流动账户里的现金资产,它的总量有限,你一使用它就会被消耗,如果不加以补充,它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对于不值得忍的小事,就让自己及时满足吧,比如挑个新鲜的苹果吃,把烂的丢掉,让自己开心一点。
因为意志力要花在大的事情上,比如存钱给自己买套房子或者创个业,积攒自己的工作能力,准备厚积薄发等等,这些都要用上意志力。
只有时不时给自己一点甜,才能支撑克制与煎熬。
这几年特别流行把自己重新养一遍,作者的外婆这样说:“保养不是花许多钱才能做到的,而是要认真对待自己,作息规律,好好吃饭,认真清洁,不糊弄自己,情绪不过夜,有事积极处理。”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好好取悦自己,尤其是当你感到很辛苦的时候。
4、投资头脑,寻求自己的发展之道
你的身边会不会还有好多这样的人?
他们说:女人干得好不如嫁的好,太能干的女人没有男人敢要。 女人要找一个好老公才能过好一生,这样的言论其实是给女性挖的极大的陷阱。
作者的外婆曾经问她:“知道我为什么可以一辈子快乐吗?”
作者说:“那是因为你性格开朗。”
外婆说:“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有钱,女性能工作真是太好了,可以自己赚钱,不必靠男人,女人更要学本事养活自己,男人落魄了还能去卖苦力,女人的退路更少。”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说,人在仓粮充实的时候才能够懂礼节;衣食饱暖时才会懂得荣辱。
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女性的安全感要远远低于男性,大部分女性因为家庭的原因,失去了获得更多报酬的机会,而不得不失去主动权。
所以,女性的安全感,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那份笃定和自信:手里有事业,脑袋里有知识,身体有健康与活力。
有一次,作者家后面的一栋楼,有一户人家煤气爆炸,导致半边楼塌了。等作者慌忙跑回家的时候,发现外婆什么都没带下来。
外婆对她说:“还有什么比人更贵?最贵的东西在这。”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头。
“人会弃你而去,但本事不会。”作者的外婆总是这样告诫她。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许多年未见的老同事,现在的他,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
我们在同一个公司上班的时候,他是我的业务组长,公司里他最勤快,业绩做的最好。 每个公司的销售员之间都会有比较大的竞争,另外一组的销售员有时候会抢他的业绩,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他一般不计较。
我记得有好几次,公司里允诺他的奖励也没有拿到。 当时我们都说他傻,他却笑笑说:小事,小事。
他对我说:“那时候的我,在公司里最重要的是学到本事,因为只要你有本事,走到哪里都会有好的业绩。”
所以,当有了收入,我们先投资头脑,因为最珍贵的财富在头脑中:智慧、自信、决心......
5、保持主动性,迎接新的自己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生活中,女性总被教育成那个被动的人,而男性却却永远是主动的一方。
根据生存法则,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被动的一方只能成为猎物。
书中作者的外婆便是一个主动性非常强的人,她跟作者说:“喜欢一个人,就去追啊,女孩子怎么了,错过真爱可能一辈子后悔。”
在平时的生活中,遇上问题她也积极地解决。 有一年,他家的大院围墙重修,门移了,导致到公交站台要下一个高台,老人出行不方便,易摔跤。
外婆便写信给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又在信封里塞进一个贴好邮票写了自己地址的信封。 作者不解,觉得这是公交公司份内的事。
外婆笑着解释说:“搬车站对他们来说早一天迟一天影响不大,但我很需要车站早点搬,所以就不能等着,要努力促成。”
她还说:“如果我只是打电话抱怨,对方会想还要去调查太麻烦,因此让我等集中处理。我帮他们把调查报告写好,他们只要把回信塞到信封里就能给我寄来,举手之劳,对方会更愿意做。” 结果,很快车站就换地方了。
在遇到事情时,我们不妨这样自问:这是谁的需求?谁更需要一些?如果是我,那我就要马上行动。
还有这样一件事,作者外婆家的大院外沿街有一排店,其中有一家店主天天往门口泼废水,而路面又不平,容易摔倒,有人跟店主讲了泼水的危险性,店主也只是敷衍。
由于大院住户都是老知识分子,碍于面子不敢去理论,所以滑倒了也是自认倒霉。
只有作者的外婆,每天在门口反复讲,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店主也不好发作。 有了外婆的带头,便有好多老人和子女都加入了“车轮战”,店主只好乖乖把水倒进了下水口。
我一开始不理解,这件事中,泼水的店主是“施害者”,其他人是“受害者”,为什么“施害者”可以心安理得的不行动,而“受害者”却要不断奔波呢?
而书中的外婆却是这样说的:“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因为我们默认有罪的人才需要改变,一旦你坐定了‘受害者’的位置,就容易强调别人的责任和外界的环境,而自己心安理得的不行动。”
前几年很流行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自己去维护,欺负你的人不会因你抱怨就收敛。 公平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
俞敏洪说:“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和话语权,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所以,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这样是把主动权让给了他人。
写在最后:
天地之大,无边无际,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任何样子。
你不必是一朵花,好好爱自己,成为自己的光。